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俄罗斯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出访的首个国家。时下,各国特别是世界主要的国家均有这样的习惯,新任的国家元首诞生后出外访问第一站是哪个国家往往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政府奉行的是“独立自主”而不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正因此,中国当时并没有参加尼赫鲁、铁托等发起的“不结盟运动”。
邓小平同志曾在1984年5月提到“不结盟”,他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历史经验表明,在大国博弈中明确承诺自己“永远不结盟”,无异于战事未开先自掘坟墓。二战中,不与美苏英结盟,中国今天就不可能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新中国建国初不与苏联结盟,中国就可能在美蒋合击中倒下;改革开放之初,如果不与美国结成较紧密的外交关系,在北方苏联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中国至今可能还在“备战备荒”。因此,在美国已挥师来到太平洋并明确宣布“重返东亚”的时候,我们目前不宜作出宋襄公式的“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和“永远不结盟”承诺。[详细]
新时期的中俄关系是在汲取中苏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突出特点是:由两国领导人引领,注重顶层设计,相向而行,友善叠加,逐渐深化,理性平稳,着力培育内生动力,挖掘内在潜力,努力使这一关系对本国和对方实现价值最大化。
首先,两国领导人认识明确,引领到,俄罗斯从叶利钦、普京到梅德韦杰夫三位总统都重视发展对华关系,都将其放在对外政策越来越重要和优先地位;二是,以史为鉴,努力挖掘两国关系的正能量;三是与时俱进,提升两国关系新水平。中俄关系从1992年确定“正常国家关系”,到1994年建立“建设性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再到1996年决心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边关系随着两国内部改革进程和国际局势发展变化而适时得到提升。[详细]
世界看到,近年来无论是应对利比亚叙利亚还是应对朝核,抑或是应对其他重大的国际事件,中俄的观点比较接近,在联合国发出的声音也突现分量,对平衡国际政治格局起着重大的作用。可见,延续和发展中俄关系不但对于中俄两国而且对于世界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同时,更有利于解决朝核出现后东亚紧张的局势。朝鲜轻率进行核试,不但与美日韩关系紧张,也与中俄出现了矛盾。人们看到,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出现以美日韩为一方,中俄为一方两种既有点相同又有重大差异的思路。美国则认为,朝核是对美国本土产生了威胁,表示一旦盟国受到威胁,美国需动核还击。未来一段时间,美国、日本和韩国也将单独祭出“杀威棒”,用日本媒体的话说就是给朝鲜最强硬、最严厉的约束。如果朝鲜半岛紧张局面恶化,其后果难以意料。作为安理会两个成员国的中俄,既需要与美国等国进行沟通,更需要中俄双方进行认真交谈,形成共识良性互动。[详细]
正如胡锦涛2012年6月在会见到访的普京总统时所强调的,“中俄关系密切对世界是福音”。如何在现有水平基础上继续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对中俄是一项全新的任务,相信两国也一定能够向世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