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网红”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

发布时间: 2017-08-16 08:56:22  |  来源: 中国科学报  |  作者: 王大鹏  |  责任编辑: 申罡

调查显示,媒体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传统上,从事科学传播的科学家并不为科学共同体所珍视,甚至一度被认为“做不好科研的人才去做科普”,这也被称为“萨根效应”。正因为如此,很多科学家选择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毕竟职位的晋升、项目的申请还要靠科研成果说话。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科技三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了号召,“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至少就目前来看,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障碍,首先,科学传播需要一定的技巧,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掌握了这方面的技能。其次,科学传播尚未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再次,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张力也打消了一些科学家开展科学传播的热情。

但是,最近以来,一批热衷于科学传播的科学家开始在各种网络平台上活跃起来,甚至一度被称为“网红”。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科学家做科学传播面临着一些障碍,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如此活跃呢?

实际上,国外对于科学家主动参与科学传播的受益或者说动因有过探索,其中的因素包括向公众进行的科学传播有助于科学家事业上取得成功,因此而产生的自尊和自豪感,以及因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帮助他人而产生的愉悦感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红”科学家从事科学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效能的实现过程。

随着各种新媒体平台的涌现,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比如知乎问答、头条号,甚至是微信等平台的赞赏功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网红”科学家实现名利双收。

德克兰·费伊在《聚光灯下的明星科学家》一书中认为,“科学明星利用他们巨大的影响力激励新思维、驱动科学争议、强化公众的理解、动员社会运动并塑造政策”。虽然根据费伊的界定,国内的“网红”科学家目前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明星科学家,但他们至少在本领域中是科学传播的佼佼者,是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公众人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学共同体对科学传播的看法。

我们期待更多的科学家参与到科学传播中来,成为“网红”,“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