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素质问题的探讨不能仅停留在面上的常识和道德性说教上,更不能孤立看待,不考虑当今时代的大背景。鉴此,笔者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统一的角度,把基层干部放置在宏观而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并从“正视自身”“破除自身”“提升自身”这三项特质入手进行分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提拔和任用提供切实参考。
“正视自身”是基层干部做好工作的基础
能够“正视自身”的干部会为自己的“自然能量”寻找正向的出口,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基层好干部应具备的特质绝非漂亮口号的堆砌,它首先要统一起人自身的“应然”与“实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正视自身”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特质。自然对人类的制约不仅体现在外在的生产上,而且也体现在人的内在性上。“人”在历史上几经变迁,从类似上帝的“神性人”,到启蒙时代的“理性人”,再到后现代的“感性人”,人的自然属性要么被理性压制,要么在感性中被放逐,这两种情形都没有正确地对待自然本能,从而也不能使人正确地“正视自身”。“正视自身”意味着“人”能够充分地意识、了解,并且较为恰当地协调自身的自然本能。长期以来,我们只是把自然本能当作需要压制的东西,却没有注意到它无法从人的理性中剥离,清除了自然本能的理性会转而成为虚伪、教条的非理性。事实上,对基层干部来说,接纳自身的自然属性,“正视自身”不是可有可无的素质,而是能否做好基层工作的基础。一般说来,那些诚实地承认自己有“焦虑”“嫉妒”等心理本能,有“明显权力欲”的干部心理素质反而比较好,因为他们往往会有意地运用理性(正向的自然能量)来约束某些“狭隘本能”,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反而更加理智和优秀。相反,那些对自身的自然属性无意识,避讳甚至不承认自己有阴暗面的干部中往往存在“贪污腐败”“家长制”“两面人”、理性地进行非理性活动等问题。
能够“正视自身”的干部在基层工作中会为自己的“自然能量”寻找正向的出口,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带着问题,在工作中开动脑筋,而不会停留在无法应付压力的焦虑、抑郁状态,也不会在“替罪羊心理”的支配上,把自身的负面心理投射到他人身上,损人不利己,给下属“穿小鞋”,对上级“阳奉阴违”,给同级竞争对手“下绊子”。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任用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上尤其应该注重“德”,这种“德”不是空洞的,它首先应包含“正视自身”的勇气和真诚。缺乏自我反思意识,刚愎自用的人不适合担任基层干部,这种人的党性思维和武断行为是许多基层问题的根源。这样的人即使侥幸当了基层干部,他也有可能在对自身自然属性缺乏意识的情况下,理性地走向非理性。在提拔干部时我们应该正视人的自然属性,不能简单地把人“理想化”,如此才能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错误地提拔了会拉关系、套近乎、送礼品、送金钱的“人脉好” 的干部。此外,在提拔基层干部时,也应引入心理分析技术,把“正视自身”这一标准量化、细化,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进基层干部队伍。
“破除自身”是基层干部取得业绩的特质保证
“破除自身”的基层干部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
基层工作被描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权力不大,责任不小”,一些基层干部不得不在来自上级的“问责”和群众的“责难”之间,承受质疑和压力,“疲于奔命”“官不聊生”。基层干部所处的现实环境并非尽善尽美,而且环境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如何在既定的环境内,在适应的基础上改变环境,这需要调动主体的某些特质,这一特质体现在基层干部身上就是“破除自身”。
能够“破除自身”是基层干部取得业绩的特质保证,这背后是有自然科学和哲学原理支撑的。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来的自然科学不仅突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展示出整个宇宙作为一个巨大的过程处于变迁和更新中,而且从宏观与微观方面展示出传统文化中“人”的虚幻一面。世上根本不存在一个“固定我”,存在的只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我”,这个“我”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功能性存在者。“破除自身”,或者说从一个“固定我”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的“我”更能适应环境,从而在执行功能的过程中有效改造环境。很多人之所以陷入“我执”,是因为被感觉所蒙蔽:感觉有一个不变的“我”,感觉“我”的意识是可靠的,感觉“我”优越于其他人,等等。感觉虽然是人类最切身的经验,但它是有局限的,并不拥有真理权。新物理学显示出,经验主义的“眼见为实”并不靠谱。“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子式“个人”实际上是被特定社会所决定的,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由是虚幻的。
把“破除自身”作为一项必要特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也就有了抓手,而不总是“亡羊补牢”,用接受教训的方式来提高能力。把“破除自身”作为一项必要特质,在选择干部时,“公平、公开、择优”原则就能真正渗透于选用工作的全过程。通常而言,“破除自身”的基层干部不怕“以实绩论英雄”,他们能够在大量繁琐工作中,显示出较强的统筹能力,在艰苦环境中显示出较强的意志品格,他们能在本职岗位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因此,在进行组织考察的时候,可以围绕“破除自身”这一能力,运用大数据,广泛收集拟聘用人员的学习、生活、社会经历等个人信息,通过一定时期的实地调查,真实辨别拟聘用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对“破除自身”能力较高的人才要不拘一格,不能“论资排辈” ,使干部选拔任用陷入“年龄死抠”“文凭硬件”“资历框框” 的形式主义中。
“提升自身”才能始终保持与现实世界同步
基层干部只有提升自身,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从某种程度上说,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都与思维落后、本领不足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②对基层干部来说,“提升自身”同样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特质。今天社会所处的技术环境,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自给自足且不断演化的高技术系统已经遍布世界,以超出人脑理解范围的模式运作着,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不努力学习,提升自身,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工作上的主动,更谈不上在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创未来。
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各层级工作都面临着与时俱进的问题,基层工作尤其如此,而只有“提升自身”才能摆脱各种僵化的教条,比如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搞运动式和行政命令式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这些方式和方法容易不顾现实,强行推销自以为正确的理念,也容易忽略新情况,不顾实情地照本宣科。基层干部只有提升自身,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才能始终保持与现实世界同步,“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的危险。”③
在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选拔中,也要把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标准。要结合“能力提升”的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深入开展“热点聚焦”“难题会诊”“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基层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为人民做实事。在选拔基层干部时,要把学习标准纳入考察目标,把那些以学习作为一种追求、爱好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好学乐学的基层干部肯拜人民为师,他能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而不是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以学习和“提升自身”为生活方式的干部没有时间、也用不着挖空心思去使自己得到上级领导的垂青,四处“跑官”“要官”。对“提升自身”能力突破的干部,要敢于打破常规、减少任用中的隐性障碍,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出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1页。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02-403页。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