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版8月6日刊载了周兆海《乡村教师社会地位提高之道》一文,研究如何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较有针对性,说出了乡村教师的心里话。本文则探讨如何提升乡村教师的幸福指数,似可形成一种对照。
幸福指数是师资建设的重要议题,是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幸福指数高的学校,教育质量普遍较高;相反,幸福指数低的学校,教育质量堪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过几次调资,教师工资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收入的提高会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本研究小组走访了某市6所乡村初中,发放360份教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0份。数据显示,当下影响乡村初中教师幸福指数的因素主要有职业尊严、工作超负荷、检查过于频繁、学校管理待优化等。
那么,怎样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呢?
一是维护学校和教师利益,崇尚师道尊严。全社会要尊重教育、尊重学校、尊重教师——从观念到行动的全方位尊重。首先,党和政府要切实维护教师的法定权益,要制定法律和政策,引导社会组织、群众尊师重教,不盲目干扰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其次,对于干扰学校正常教育秩序、侵犯教师权益的行为给予惩处。再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精简会议和活动,明确必需项目,实行严格整合,不要盲目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要主动维护教师权益,营造尊师、信师、用师的良好氛围,学校应当成为人间的净土。让教育安安静静地发生,让教师安安心心地工作,让学生自自然然地成长。
二是学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首先,要尊重教育常识。任何狂热的教育理想主义都是不可取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自我激励尚可,倘若成为一种学术语言,则亟待商榷。其次,尊重教育规律应当树立教育法规意识。严格的课程设置是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坚决杜绝两张表现象,特别是毕业班的课程落实要引起重视。再其次,学校要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是减轻学生负担、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学校要引导教师走教育科研之路,通过教育科研提升教育质量。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变革需要真正懂教育的人领航,局长、校长要心有敬畏,敬畏规律,敬畏生命,敬畏基层创新。
三是管理科学、民主、人性化。教育应当是最温情和人性的工作。校长要胸中有理想,心中有师生。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学校管理必须坚持师生中心,重科学也要民主,要人性更要温情。学校应当成为生命的乐园和幸福的港湾。
四是谋求教师队伍高位专业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网络授课讲座,现场感对于增进教师的专业认知和感悟尤为必要。特别是专家引领下的课例研讨,对于增进教师专业技能很有帮助。把专家请进来,开讲座,上示范课,让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条件的乡村初中可以聘请教育专家,对学校进行整体设计打造。专业的学校设计为学校和教师铺设了一条专业发展的轻轨,可以助力教师队伍高位发展,增加教师成功几率,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我们处于一个敢于梦想、实践梦想的伟大时代,教育为梦想奠基,教育为梦想领航。没有农村教育的全面现代化,就谈不上全国的教育现代化。没有乡村初中教育的合理化、正规化,就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乡村初中教师需要被关注和关爱,他们的幸福是国家的愿望,也是学生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