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学生育成“参天大树”

发布时间: 2017-09-27 08:43:16  |  来源: 解放日报  |  作者: 徐光寿  |  责任编辑: 申罡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面对这一重要使命,一方面不禁要问:我们培育的学生是“歪脖子树”还是“参天大树”?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需求,整体素质亟待提升”的问题。在此情形下,必须确立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构建师生价值共同体,进而推动实现思政课的战略目标。

何谓思政课的师生价值共同体?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也就是说,教与学的本质是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自主建构的相统一。

所谓师生价值共同体,具体是从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学习共同体”概念衍生而来的。它与师生课堂共同体、师生学术共同体和师生话语共同体等,共同组成师生共同体的内涵。就目标而言,基础教育需达到“师生成长共同体”,研究生教育要达到“师生命运共同体”,大学教育则应实现“师生价值共同体”。

师生价值共同体的建构进程是,通过思政课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自主建构的教与学的过程,让教师和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核心价值观念上达到高度一致,进而在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构建价值共同体。它具有同一性、平等性、科学性、发展性等特点。其中,平等性是基础,科学性是关键,发展性是要求,同一性是目标也是根本特点。

所谓平等性,就是师生在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平等参与、共同成长。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新形势下的思政课不仅需要到课率、抬头率,更需要参与度、接受度。

所谓科学性,就是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传授科学的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塑造师生共同的价值观。

所谓发展性,不仅是指价值观必然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而发展,而且也意味着师生共同体的成员会新陈代谢、发展变化。因此,虽然核心价值观念整体是稳定不变的,但师生价值共同体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

所谓同一性,就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以“四个自信”引领学生自信。通过价值引领,最终在观念上达到一致、实现统一。

构建师生价值共同体,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思想理论修养和教师职业修为。

要把教学视为第一任务,把教师作为第一身份。思政课教师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仅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而且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积极引领学生确立“四个自信”。

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一是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需要研究高等教育学和大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加强社会实践,把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统一起来;不仅要理解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而且要真正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唯有如此,才会讲家常话,才会有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必须优化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应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教学重点应由“如何教”向“如何学”转变。三是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平等课堂,探索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把“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结合起来,进而融洽师生心灵。四是必须丰富教学手段。探索运用多媒体、自媒体教学,在相伴“从游”和互动中,施以“金针”。

要构筑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是共同需要、平等互信、优势互补、教学相长的合作伙伴,不仅包括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也包括课外关系。

坦率地讲,很难想象一个师生价值对立的课堂会有好的育人效果。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如何让他们静心学习、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有赖于建立师生价值共同体。这是做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最大规模的现代铸魂工程的必备条件。

总之,以平等对话获取情感认同,以学生闻道赢得政治认同,以立德树人升华价值认同,以“四个自信”引领师生共同自信,以自身发展促进共同进步,就能真正推进师生价值共同体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教师学生双主体地位,才能全面实现思政课的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