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的使命谋划教育,以新的方位审视教育,以新的理论指导教育,以新的姿态推进教育,把这一国家战略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寻找着眼点,办现代化的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中寻找支撑点,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寻找立足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指出,教育强国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这充分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教育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都已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国家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因此必须要以新的使命谋划教育,以新的方位审视教育,以新的理论指导教育,以新的姿态推进教育,把这一国家战略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寻找着眼点,办现代化的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中寻找支撑点,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寻找立足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
办现代化的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两步走的新战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依赖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依赖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以及体制机制、治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全方位的教育现代化。
现代教育体制机制必须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放管服相结合,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内容、招生考试就业制度的全方位改革,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机制的全要素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开放包容的体制机制新格局,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必须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关系,不断提升和优化教育治理的理念、体系和能力,推进治理方式变革,努力实现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治理格局;同时要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全体学习者和教与学全过程的科学监测体系、动态调控机制,及时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所引发的质量和结构等各项问题。
现代教育保障体系必须完善教育标准体系,优化评价督导制度,推进教育立法实践,健全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也要加强教育现代技术实施的创新实践,建设泛在开放的学习环境,缩小数字教育鸿沟和差距,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和谐育人的新局面,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还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新模式,完善财政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适应新矛盾
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领域,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障碍和藩篱需要及时破除,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积极回应,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活力也需要进一步激发。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从教育维度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砥砺前行的新坐标。要对照“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要求,找准突出问题,从过去以保障教育基本投入,到更加关注适应需求、促进公平、提升质量等基本要素,完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转变,让每名学生都能更好地完善自身、实现梦想、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从教育公平方面来看,一方面要扩大公平的广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落实“弱有所扶”的民生政策,实行“一人一案”精准施策,形成基于人文关怀的制度链条,保障每个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发展全纳教育;另一方面要扩大公平的深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把尺子量学生”,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素质培养、由重机会均等向重教学过程和育人效果转变,推进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向纵深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专业发展,助力每名学生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本领,实现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从教育质量方面来看,一方面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不断提高教育综合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形成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教引擎,充分保障增长动能的强劲切换、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变,助力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努力化解教育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将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列入重要民生工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贫困、民族、中西部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
贯彻新思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更好的教育,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民满意为判断标准。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始终坚定“四个自信”。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既要立足国情,继承传统,坚持办学治校好的经验,又要放眼世界,兼容并包,具备“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为科技创新、经济转型、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也要形成更多的中国标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引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
不断强化“四个服务”。要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公共服务,努力使教育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摇篮,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创新引擎,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家园,成为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加速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建设“四有”教师队伍。要深入引导广大教师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同时要提升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终身发展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用更好的教育铸就更美的中国梦。
(作者: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