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

发布时间:2018-01-11 08:09:45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卜宪群  |  责任编辑:申罡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社会变革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开放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精神文化遗产和制度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与作用,将其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占有重要位置。


产生于丰厚土壤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中华民族素有记录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善于从历史中总结与继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在这片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历史积淀深厚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必须懂得中国国情,必须走中国道路,须臾也离不开历史思维。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他多次强调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他十分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可以说,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他关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紧密相连的深邃思考。


在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中,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也是他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起点。他指出“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历史和党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他从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道路中总结归纳出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核心问题,科学阐述了中国人民选择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划清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与旧式改良、起义运动、革命的根本区别。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更是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十八大以后,他多次论述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都以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为出发点。中国梦是一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也是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在治国理政中的具体体现。


党史、国史与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波澜壮阔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页。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归纳为“三个伟大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又系统总结了党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高度评价十八大以后取得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这都为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的形成增添了强大自信。


还应当看到,坚持不懈地重视读书学习和丰富的政治实践,是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形成的深层因素,特别是中华优秀文化与人类文明史的学习,为它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有丰富内涵


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内涵博大,既包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也包括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物质文化遗产。在正定工作期间他就指出,我们保管不好文物,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在福建工作时,他为福州市内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普遍作了政府挂牌保护,并指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指出,“杭州应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做得更好。”在中央工作特别是担任总书记以后,他仍然把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挂在心头。在考察北京时他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西安调研时他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2016年,他又作出了“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党的十九大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部分写进报告中,使之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精神文化遗产。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他指出:“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他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再次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在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中,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不仅指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同样也包括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民族复兴思想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作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又如2017年10月31日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时,他说:“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制度文化遗产。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开辟归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归根于“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华优秀制度文化结合在了一起。他高度重视从传统制度文化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十八大以来以民为本、从严治吏、选人用人、反腐倡廉等等治国理政方略,都可以看出他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制度文化遗产的影子。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他主张吸取和借鉴全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既重视学习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始终强调要“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倡导“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党的十九大将“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写入报告,正是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体现。


彰显鲜明时代特色


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是继承与发展的文化遗产观。“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善于从文化遗产中总结规律,是中华民族一次次登上文明高峰的重要经验。


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正是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观和我们党几代领导人文化遗产观基础之上,根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新发展。


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在福建工作时他就指出,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主政浙江时,他要求将西湖周围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2014年在北京考察时他指出,“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他将历史文物看作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多次要求文物工作者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是科学辩证的。他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一切文化遗产。他多次强调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理念,既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也要防止建设性破坏。即使对文物项目的维修也要坚持保护第一、做到修旧如旧,坚持质量第一、做到进度服从质量。在他看来,保护文物并不是说一点也不能动,把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要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合理开发和建设,通过适度合理开发和建设来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这一思想完全符合我国目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


习近平同志既反对文化虚无主义,也强调必须要以科学辩证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他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为我们科学对待一切精神文化遗产和制度文化遗产指明了方向。


人类文明是在延续中前进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前人所创造的文化遗产。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是对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化遗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遗产观,是科学辩证的文化遗产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遗产观,是新时代做好当前和今后文化遗产工作的根本遵循。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10日 22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