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明确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其中,道德定力与其他定力一样,需要在有针对性的实践中修炼。党员干部的道德定力,是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自信、坚强的道德意志以及坚实的道德行动。这是道德修炼的目标,更是道德修炼的路径。
道德定力来自于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党员干部应该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既是理想信念,也是重大责任。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一切为国家利益着想,一切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勇于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同时,在迎接各种严峻挑战的过程中,坚决拒腐防变,反对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事实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增强道德定力的根本所在。当然,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是道德理想,唯有趋善积极、扼恶坚定,不断“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马克思语),才有可能信守承诺,坚持道德操守,不断增强道德意志力。
道德定力来自于不断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就是说,体现道德定力的道德觉悟,前提是需要学懂弄通何为伦理道德,尤其要清楚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是什么,否则道德定力将没有方向并难以形成。事实上,学习伦理道德,确立社会主义道德理念,本身就是道德实践的前提和题中应有之义。最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理念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而且,社会主义道德不同于任何历史上的阶级道德和现代西方道德,它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要求并体现客观社会生活中人们立身处世的“应该”主张,更是指导党的干部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向上或向善的“行动”主张。
道德定力来自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心中有人民,就会有高尚道德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任何情况下,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人乐意付出自己的一切,这是道德定力之依托。历史的教训已经充分说明,一些犯错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腐败分子,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他们心中不是首要问题,也不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上,因此,不仅缺乏道德定力,而且在道德堕落的深渊中越陷越深。可见,拒腐防变能力是道德定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道德定力的干部,会在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同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的,“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如此,将会在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中,进一步加强大是大非观念和荣辱观念,加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动力。
道德定力来自于修身养德。人无德不立,道德定力需要在不断的修身养德中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忠诚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理念。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忠诚意味着党员干部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时刻心系祖国,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修身养德,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真正懂得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修身的依据、内容和目标,真正弄清楚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及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精神营养、提升道德境界。要严守道德底线,讲道德、守规矩,筑起拒腐防变墙,努力营造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的浓郁氛围。要严格管理好身边的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各种工作纪律,保证所有人员走正道、办正事、修正果,努力将工作集体打造成道德共同体。要善于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道德传统,辩证吸取外国可以为我所用的道德理念,在此基础上,正确把握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让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动。可以说,干部的道德定力是随着其修身养德、积德厚德而不断增强的。
作者:王小锡(三江学院党委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6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