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更好投资环境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发布时间:2018-04-18 08:22:16  |  来源:法制日报  |  作者:张长春  |  责任编辑:申罡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宣布了我国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提出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国际背景下,习近平主席的这一宣示,打消了境外投资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疑虑,给投资者以更加明确的市场预期,起到了“定心丸”作用。


改善投资环境是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的现实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各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境内,深入内地,在获取相应投资收益的同时,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设施等投资硬环境发生了巨变,特别是近年来,交通、物流的便捷性显著提高,原有基础设施水平较差导致企业外部成本较高的状况已明显改变。投资软环境方面,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各地在服务外商投资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但需要看到的是,当前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吸引高质量外资,制度政策环境已成为国际跨国公司选择投资目的地的重要考虑因素,吸引外资必须从过去主要靠政策优惠,靠让利,转变到更多靠国际化法治化的投资环境上来。


习近平主席此次在博鳌向世界宣布,我们将“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鼓励竞争、反对垄断”,这些承诺回应了国际投资者的关切,必将激发外资特别是高质量外资对我国的投资热情。


改善投资环境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仅仅是为了引进高质量外资,也是促进发展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例如,“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可以使我国经济更充分地融入全球经济,通过开放竞争提高发展质量。再如,“强化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通过产权激励释放社会创新动力、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发展质量的有效手段。


又如,“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才能实现竞争公平有序、市场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所以,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改善投资环境,不仅是为了吸引外资,也是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远近结合改善投资环境


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我们深刻感到,必须针对突出问题,按照见效快慢,近期和中远期各有侧重,分步骤有重点地改善投资环境。


从近期看,要重点解决投资者最关切、短期能见效的“痛点”问题,包括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增强政策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严惩违法失信等。关于对接国际经贸规则,鉴于当前国际经贸中的大部分规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也是现代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国门搞建设,就需要适应和用好这些国际经贸规则。这其中,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是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标志,应该抓紧落实。关于增强政策透明度,要在政策制定中更加注重听取相关利益方意见,缩小相关标准的自由解释权,通过增强政策透明度管理市场预期,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宏观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关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尽管减税降费取得了明显效果,但针对中小企业、创新企业的结构性减税降费仍有潜力,降低用地、融资等方面的成本还有空间。


近年来各地在“放管服”改革上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一些能明显降低企业行政审批成本的改革成果应尽快复制推广,在全国形成相对统一的制度规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在不同地区办事的便捷性和可预期性。关于严惩违法失信,重点打击制假贩假、非法集资、网络欺诈、逃废债务、违法排污等违法失信行为,显著提高违法失信成本,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净化市场环境。解决上述问题更多地取决于政府自身的努力,不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只要下决心就能够见成效。


从中远期看,要在重点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在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市场体系、加强产权保护等方面久久为功。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沿边地区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还需要持续加大投入,降低企业外部成本。健全市场体系方面,要有效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择优汰劣功能,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进入。加强产权保护方面,要完善产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公平、效率、平等、平衡原则健全国有产权、集体产权、私有产权和知识产权等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和体制机制,发挥产权激励、约束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改善投资环境既需要中央政府在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投资便利化、引导外资形成合理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更需要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