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精髓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发布时间:2020-08-20 14:00:04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孙兰英  |  责任编辑:时畅

近日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理论领航。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意愿上站稳立场、毫不动摇;在把握时代脉搏和应对风险挑战上旗帜鲜明、勇担重任;必须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穿透力、时代引领力。

了解历史背景 把握实践基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影响不断提升。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的推动下,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以其前沿性和颠覆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经济全球化遇到了动荡不居的新形势,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则加速了国际格局的变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事实判断。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为紧迫。

深入学习领会 读懂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艰辛的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敢于直面挑战,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指导思想也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与发展,指引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使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不断回应实践呼声,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砥砺前行是贯穿著作理论和实践的一条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时代课题,总结开创性的实践经验,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回答了新时代如何深刻理解“两个大局”的战略思维,明确新征程的目标和路径,把握世界大势浩瀚前行的脉动,辩证看待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中国之治”的奇迹“密码”就蕴藏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和使命中。要深入学习领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思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刻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意识,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保持理论清醒和自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之治”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原创性成果,成为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掌握工作方法 提高能力本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调查研究、坚持斗争精神、坚持历史担当、坚持天下情怀、坚持终身学习,这几个方面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实践探索、制度治理创新的各领域各环节,贯穿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管党治党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我们迈向新征程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本领。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帮助我们更加深入领会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进一步增强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锤炼品格、砥砺磨炼、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