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战略哲学教研室
在四川省达州市的大山深处,有一座代号叫做630的变电站,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到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它一直在大山深处默默保障着我国军工产业基地和重要交通枢纽的电力供应,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一代代电力人仍然坚守初心,时刻准备,不断提高斗争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两个未有之大变局,进行伟大斗争,需要不断提高战略保障能力,才能够在关键时刻顶得上踩得住赢得了。
战略保障指的是为了使战略目标得以实现、战略思想得以贯彻、战略计划得以实施而采取的各种保障措施。当今世界,战略已经突破传统的军事领域的范畴,上升为大战略层面,也就是从过去单纯的军事实力抗衡转变为国家力量的博弈,这种博弈既包括硬实力的比拼,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是国家全要素参与的竞争,需要强有力的战略保障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战略优势。因此构建强大有力的战略保障能力是培养战略思维能力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提高斗争本领的基本要求。
提高战略保障能力要增强战略预见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准确的战略预见是有效进行战略保障的前提,完善的战略保障是发挥战略预见效果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科学预判风险之后能够及时的处理风险需要有强大的战略保障,能够为处理风险提供战略工具和战略资源,从而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空间骤然变冷,中国的周边环境日趋恶化,局部战争爆发的次数不断呈上升趋势,中国面临四面受敌的危险,中央在对局势分析基础之上,在“三五计划”中做出了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的战略判断,推动奠定了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为有效应对国际局势带来的冲击做好了准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就是为了应对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所带来的问题,通过不断提高战略保障能力,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提升应急处突水平,建立底线思维,防范重大风险,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安全屏障。
提高战略保障能力要坚持系统观念。当今世界进入到大战略时代,全要素的国家战略博弈需要调动一切国家力量来实现战略目标、执行战略计划和达到战略预期,战略保障不仅仅只是某个方面和某个局部的要素使用,而是要构建起能够统一调配、科学搭配、高效供给的战略保障体系,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相协调,搞好战略层面筹划,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系统观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之一,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强调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要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上、从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上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运用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攻坚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对顶层设计和战略保障的要求更高,如何统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体系建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新时代提高战略保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因此需要运用整体论、系统论、开放论的方法来提高战略保障体系的运转水平,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集中力量保障实施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同时要克服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做到技能突出战略重点,又能保障战略全面,从系统观念和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协调推进。
提高战略保障能力要发扬担当作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大会上指出:“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战略保障是厉兵秣马、未雨绸缪,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更是练在平时,用在战时。
一方面,在重大战略实施关键的关键时刻,往往就是对战略保障能力考验最为重要的时刻,能够顶得住站得稳打的赢,敢于担当敢于作为,提供强大的战略保障是取得胜利的核心要素。抗美援朝的末期,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是本次战役中重要的军事通道,搭载着的岩里桥却被敌方损毁,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三十七米长的大桥,用血肉之躯筑起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线的物资输送,确保了战役取得胜利。
另一方面,战略保障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标准,才能在关键时期能够迅速高效地运转起来。从雪域高原到大漠边陲,从丛林深处到辽阔海域,从三线建设到全国一盘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就始终将战略保障体系建设置于国家战略体系的核心位置,战略保障虽然不在历史舞台最耀眼的位置,但是确为舞台上唱出最美华章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基础性战略保障工作,才能够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