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智 中国网记者
5月20日至24日,美国总统拜登先后到访韩国和日本,这是其就任总统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拜登此行旨在巩固美国的同盟关系,并通过“四边机制”峰会,进一步推行“印太战略”。5月23日,拜登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首批参与国有13个国家。
IPEF是美国“重返亚太”、构造“印太同盟体系”、遏制中国发展的一大抓手。IPEF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美国能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吗?就此,中国网《见智》栏目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陶短房和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杨丹志。
“印太经济框架” 是“拜登版的TPP”?
陶短房表示,去年10月,拜登在东亚峰会提出,美国将与合作伙伴探讨发展“印太经济框架”,内容包括供应链、数字贸易、清洁能源、工人保护和反腐败努力等。当时有分析认为,IPEF将是“拜登版的TPP”,即在TPP格局被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打乱后,用IPEF取而代之。今年2月,美国国会研究局发文称,IPEF不是传统的贸易协定,它包括不同的模块,参与国至少参与其中一个模块中所有组件,但不参与所有模块。
陶短房说:“TPP模式最吸引人之处——美国主动开放本国市场以换取其它参与国(大多数是外向型经济)对美国领导地位的认同,而在IPEF中,这部分内容被拜登直接砍掉,变成‘你必须承认我的领导地位,但我不打算让利交换’的格局,因此吸引力下降。”
杨丹志告诉记者,美国方面力推“印太战略”,目的是在安全上整合盟友,在经济上有所进展,IPEF就是“印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IPEF的本质是美国试图在经济领域整合亚太地区。“美国尤其注重加强同亚太地区内发展势头良好国家之间的联系。从IPEF成员国来看,7个东盟成员国都在其中,这可以看出美国非常注重从经济上整合东盟国家。”
“印太经济框架”缺陷明显
尽管美国迅速推出了一个看似野心勃勃的经济框架,实质却存在明显缺陷。杨丹志认为,IPEF的问题在于成员国之间社会政治制度等差异较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操作的内容非常有限。此外,在成员国的意愿以及能力方面也存在问题。美方的目的是从经济上拉帮结派,对中国进行围堵、遏制,组建排他经济集团,是一种类似于冷战时代的阵营对抗。但它是拼凑而来,与地区之内的合作发展背道而驰,具有先天缺陷。
陶短房也表示,IPEF最大的缺陷就是“与美国要说服的目标国基本利益背道而驰”。他分析,美国要说服的“印太”各国基本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现在,美国希望让他们、尤其是美国急切要争取的东盟各国接受其苛刻的技术、劳动、知识产权标准,和诸多排他性条款,却不给予这些国家最期待的开放美国市场回报。
“短期内或许可以凭借‘非贸易协定、无需议会批准’的便利换取不愿得罪美国的各国政府允诺入伙,但长远看,这种‘只吃西瓜不给钱’的单边做法很难在目标国赢得积极回应,且‘不是贸易协定’本身也是双刃剑,缺乏约束力和义务性,目标国不买账、不认账,可以连手续都不办。” 陶短房说。
“印太经济框架”意在打压遏制中国
无论拜登怎样粉饰“印太经济框架”,美方针对中国的野心都暴露无遗。《纽约时报》更是直指,拜登宣布启动IPEF的高光时刻被他自己的“涉台失言”所掩盖,尽管白宫之后作出澄清,仍然让无意加深与中国对立的区域盟友处境尴尬。
杨丹志表示,拜登的此次亚洲之行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目标是中国,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实际指向十分明显。“尽管美国不承认,但拉帮结派拼凑出IPEF的目的之一就是想抗衡‘一带一路’倡议。此外,这也是拜登的联盟外交、价值观外交的延伸,是把中国作为一种防范、打压和遏制的对象。”
陶短房表示,很早以前,美国就在世界各地推行门户开放、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目的是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争夺经济、金融和产业主导权,尤其是游戏规则的主导权。这个目标是美国这个基于重商主义建立起的国家维护霸权的必然,任何妨碍其达到目的的国家都会是针对对象。
此次拜登亚洲行首要目的是争取本国基本盘,巩固美国霸权,以及在乌克兰冲突爆发、全球怀疑美国精力和资源被牵扯到欧洲的背景下强调其在远东“有足够力量维护霸权”,中国是其达到上述目的的一个障碍,是恫吓、说服国内受众的一个假想敌。
“几年的贸易战充分证明,包括美国在内,任何外部势力都无力将中国排挤出全球产业链,也无力打乱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陶短房说。
策划:蒋新宇
责任编辑: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