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11 10:49:51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胡金焱  |  责任编辑:申罡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大胆发展

我国的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到4457.5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6%,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民营经济税收贡献达59.6%。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促进增收、保障民生等方面贡献巨大,已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也要看到,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影响,民营经济发展也遇到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转型升级压力大等现实问题,面对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民营企业对未来发展预期偏弱、信心不足。对此,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让他们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

自党的十五大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后业已形成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实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始终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外商投资等“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态系统”,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同时,还提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社会各界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支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根据全国工商联连续开展四年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我国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百分制评价总分由2019年的68.71分、2020年的74.46分、2021年的77.18分上升到2022年的77.39分,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持续上升。同时也应看到,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仍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方面,民营企业在要素争取、政策支持、权益保护等方面仍面临一些不公平的对待。如在高回报率的垄断行业及有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民营企业投资仍有可能面临各类“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的阻碍。

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必须从以下方面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一是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市场化要素价格形成和传导机制,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得资源要素。二是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切实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强化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解渴”“输血”。三是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财产,让民营企业家增强发展信心。

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外因是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仍有待优化,内因则表现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0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8.58%。从行业看,研发投入排名在前的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黑色金属冶炼、电气机械、汽车制造等领域。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户,而且很多民营企业都集中在餐饮、物流运输、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对比上述研发投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很少,这导致民营企业总体创新能力薄弱,并进一步导致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高。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9年,远低于发达国家8~10年的寿命。

转型升级是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推动民营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支持引导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加快绿色化、数字化、高端化转型,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进入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能源等新动能产业。二是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引导中小民营企业以“专精特新”为方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化创新,聚焦主业,把企业打造成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或者产业链上的“配套专家”,实现品牌高端化。

增强民营企业家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促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家国情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民营经济占有巨大体量的形势下,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关系着众多人的就业和收入,和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无法离开民营经济这个动力源。

新时代引导激励民营经济助推共同富裕,必须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经营实践理念,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一是引导企业更加公平地做好初次分配,“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民营企业应积极提高企业员工劳动报酬,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二是依法合规经营,支持国家再分配。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三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第三次分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作者:胡金焱,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青岛大学党委书记)

分享到: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