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理论中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2023-08-24 16:42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各地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顺利实现,是解决区域性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人均粮食产量高于国际粮食安全线,但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背景下,粮食供应“紧平衡”态势日趋明显。时刻践行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紧抓粮食安全、稳定供应这条主线,方能保障粮食市场结构、粮食产业发展、粮食产品供求、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稳定统一,实现粮安民富与农业建设有效衔接。各地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交流,建立农业合作示范区,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拓宽农业开放合作平台,多措并举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走向现代化,一个也不能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民生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现历史性突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充分依托自身的条件和禀赋,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探索多种渠道增加农民的要素收入。在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各地正立足不同乡村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地域性特色品牌,拓宽流通、销售渠道,以产业兴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打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共生的自然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美丽乡村。近年来,各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蕴含着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深层逻辑。乡村建设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产业,积极打造不同类别、不同模式的生态产品,不断完善林业、农业、湿地等碳汇交易体系。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保护和治理途径,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机制,构建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统一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当前,经过艰苦奋斗,“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实现历史性转移,人力、物力、财力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必须全力推进,绝不能松劲歇脚。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面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坚持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强调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发展的“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释放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者:姚闯,系东北大学民族学学院教师、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申罡】
无障碍
返回顶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