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理论中国>

党员干部的角色

2024-12-13 14:31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党员干部应该有什么样的角色定位?

重庆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在乡亲们眼里是个“带头的”,他带着大家伙儿凿出一条“天路”,走出了“天坑”,也走上了康庄大道。

湖北武汉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的老党员陈立昌,在居民们眼里是个“和事佬”,20多年里,调解1830余起矛盾纠纷,群众满意率100%。

山西代县段家湾村的刘桂珍,40多年里干过乡村医生、代课教师、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一句“桂珍说好肯定好”,印证着她是村民的“贴心人”。

…………

“带头的”“和事佬”“贴心人”……称呼不同,内涵一样:为老百姓办事的。因为事办得好,角色当得好,才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来到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见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张贴着《服务群众事项清单》,意味深长地说:“过去更多的是要求群众去做事,现在更多的是党员干部给群众办事、做服务,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

这个“根本的变化”,背后是干部作风之变、干群关系之变。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作风建设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党风政风为之一新。透过“窗口”,可见一斑。以前办个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干部动动嘴,群众跑断腿”。如今,有的地方推广“接诉即办”机制,有的地方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再到“高效办成一件事”……群众的事“不白跑”“有人管”“能解决”,群众自然竖起大拇指。

作风建设,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是根本问题。当共产党的官,同历史上的官吏有本质的区别,党员干部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永远做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

脱贫攻坚,也是作风攻坚。数百万扶贫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爬最高的山,走最险的路,去最偏远的村寨,住最穷的人家。“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必须带领群众,拔掉老百姓的穷根”……干部和群众结对子、认亲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结下了深厚情谊。

党为人民谋福利,人民永远跟党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革命战争年代,“跟我上”和“给我上”,两句话标注了人心向背。党员干部只有矢志“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才能赢得群众真诚的信任和拥护;只有冲锋在前作出好样子,才能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说是变化,其实也是回归。从“那个时代最富有吸引力的革命者”,到“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再到“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一名党员干部的分量,要在老百姓心里的秤上称。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