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 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代新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必然要求,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人民军队建军90多年来,从红军长征“彝海结盟”、抗日战争全民族动员,到进军新疆、西藏,保卫、建设边疆,再到新时代卫国戍边,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始终为着各族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始终模范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祖国战斗的每个地方都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许多边疆群众通过解放军认识了共产党、知道了共和国,为促进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大力弘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力量。
共筑精神家园,坚持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和和平建设时期,与各族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团结奋斗,凝练形成了“长征精神”“喀喇昆仑精神”“老西藏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成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和灵魂的宝贵精神财富。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发挥人民军队政治优势,当好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宣传者。发扬群众工作优良传统,把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作为政治任务,广泛组织驻军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利用野外驻训、巡逻执勤、结对帮扶等时机,深入农场、牧区等地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惠民富民举措,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引导各族群众信党爱党跟党走。二是当好全民国防教育的参与者。坚持从战略高度抓好国防教育,聚焦爱党爱国爱军主题,健全军地协作机制,丰富教育依托载体,因地制宜开展“宗教人士进军营”“民族干部边防行”等活动,有序向社会开放军史场馆,组织军营开放、装备展览,选派优秀官兵兼任驻地国防宣讲员,推动构建军地配合、全民覆盖的国防教育体系。三是当好红色文化建设的推动者。把握民族地区红色资源丰富特点,协助地方深度挖掘红军长征、抗日救国、解放战争、保卫边疆战场战史,打造串联战斗旧址、烈士陵园、纪念场馆的“红飘带”文旅路线,开发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讲好战斗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不断强化各族群众的红色记忆和集体共识。
共育鱼水情深,坚持在军政军民团结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军政军民团结,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组成,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把广大军民的意志力量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支撑。
一是健全双拥机制。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双拥工作机制”的部署,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区域工作统筹协调、重点问题专题协商、拥军支前军地协作、联络工作会商等制度机制,促进双拥工作组织健全、协调顺畅、高效运行。二是创新双拥模式。着眼当前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军民关系新变化、军队组织形态重塑对军地协调提出的新挑战、军人军属诉求多元化对拥军服务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创新双拥工作思路举措,用好互联网、大数据、融媒体新平台新技术,丰富新质力量援建、科技行业拥军、政策制度支撑等载体抓手,在守正创新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三是深化双拥共建。充分发挥军队“大熔炉”“大学校”优势,推进组织共建、人才共育,鼓励退伍军人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紧紧抓住部队定点帮扶村,大力支持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
共谋复兴伟业,坚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引领。面对新的使命任务,人民军队在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的同时,必须继续发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一是在支援边疆开发上有作为。历史上,人民军队一边进军边疆、保卫边疆,一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驻藏官兵创造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第一座机场、第一座电站等200多个第一,新疆60多个城镇因军垦而兴。当前,边疆地区已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必须积极支持国家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积极支援边疆地区交通、水利、生态等重大战略工程建设,结合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偏远地区通路、通电、通网、通物流,改善边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在推进军民融合上有作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重点领域军地共建共用共享,健全完善需求对接、规划统筹、资源共享等制度机制,实现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推动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不断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三是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上有作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加强军地协调配合,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建强应急力量体系,全面做好方案计划、装备物资等各项准备,确保一声令下、迅即出动,当好抢险救灾的“突击队”、应急处突的“生力军”、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