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从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中获取增长动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理论中国>

从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中获取增长动能

2025-04-02 10:0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管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麻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特色十分鲜明,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很重视通过改革农村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此推动农业产业的培育壮大,实现农民的稳定增收和农村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麻阳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农村“三资”管理等方面改革,持续为“三农”赋能,有效推进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提高了农业技术服务质效和覆盖面、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为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动能,获批“全国农产品果蔬拼装+集中申报模式直供香港试点县”“全省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全省水果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获评“全省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特色县”“全省农业创业典型县”。2024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44.8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33元。

谭家寨乡楠木桥村“九村联创抱团致富”发展的猕猴桃产业园

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权改革 化零为整便于耕种经营

坚持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在有效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保护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着力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探索出多种农村土地经营权改革模式。

“连村联创”集约发展规模产业。以谭家寨乡楠木桥村为代表。该村联合周边8个村,集约流转土地1.2万多亩,规模发展富硒刺葡萄、红心猕猴桃、蓝莓、黄桃、优质冰糖橙和中药材产业,建成大学生村官创业园、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连村联创产业园和五星级农旅融合发展景区,通过支付土地租金、劳务薪金、入股分红等途径,帮助1000多户流转土地村民增收致富。“九村联创抱团致富”经验做法,被农业农村部以中英双语向全世界推介,楠木桥村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

“化零为整”托管村民柑橘园。以谭家寨乡宋家湾村为代表。将橘农1800亩零星分散柑橘园委托给村经济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将其“推倒重建”为整片大园,再以30—50亩为1个生产单元,承包给包括本村25户和19名返乡创业青年经营。承包期限为20年。采取村经济合作社领导下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机制,由村柑橘专业合作社指导44户村民(家庭农场),按照“统一监督管理、选定品种、生产标准、农资集采、技术服务、品牌运营、销售服务”方式,开展生产管理和销售。收益分配构成:受托橘农享受保底托管金200元/亩/年、第4年后托管面积除去生产经营成本后总收益10%的分红;托管橘园方优先享受2元/公斤生产经营成本分配、托管橘园面积除去生产经营成本后总收益80%的分红;村经济合作社享受全村托管总面积除去生产经营成本后总收益10%的分红。受托橘农受聘务工,按时价由聘用方另外付费。

“小田改大田”建高标准农田。以文昌阁乡文昌新村,大桥江乡石垅溪村、大桥江村为代表。文昌新村“小田改大田”面积600多亩,其中500多亩流转给本村3户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价为500元/亩/年;其余100多亩由农户自己耕种。石垅溪村和大桥江村为相邻村,“小田改大田”总面积为400多亩,其中300多亩流转给大户耕种,流转价为300元/亩/年;将农户自己耕种的100多亩,按原有总面积,集中安排在离村庄和公路近的田块。为保障大田肥力,在改前把原耕作层土壤集中搬到几处地方,改好后再将其搬回摊铺在大田上。改后面积最大一丘田为7亩多、最小为3亩多,“田成方、渠纵横”方便机械化耕种、稻田灌溉。

社会化技术服务团队为橘农品改嫁接优质冰糖橙。

推行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 提高农业技术服务质效

在总结推广前些年由农业、畜牧水产部门公职人员组建5家农业、畜牧水产技术服务公司,通过开展技术服务达到一定数量、质量等考核要求,县财政年底一次性拨付相应“政府购买服务”经费做法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土专家”“田秀才”为果农提供有偿技术服务。

引导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除多年来县柑橘协会等县乡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为果农开展社会化技术服务外,近几年为着力发展冰糖橙和黄桃、猕猴桃“一主两特”产业,主要引导著名柑橘“土专家”雷定水、江开旺分别组建麻阳嘉荣橘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麻阳华橙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并招募周边柑橘乡土人才进入公司。公司以开展社会化技术服务获取收益。

组织开展社会化技术服务。组织引导嘉荣、华橙2家公司和县柑橘协会等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主要为全县橘农提供施肥、修剪、疏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按服务类别和面积收取费用。全县参与农业社会化技术服务的团队累计达69个,每年开展柑橘、黄桃、猕猴桃等果树社会化技术服务面积达20多万亩,其中每年开展柑橘社会化技术服务面积达18万多亩。

奖补支持社会化技术服务。对组织实施和参与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县核发证书的乡土人才每年发放服务补助费,其中补助县乡土人才组正副组长2万元/人/年;对参与柑橘技术社会化服务团队,按为橘农技术服务30元/亩/年的奖补标准,予以奖补;另给予嘉荣、华橙2家公司买赠植保无人机14台。2022—2024年全县共拨付农业技术社会化奖补资金达570多万元。奖补资金部分来源于长沙市芙蓉区乡村振兴对口帮扶资金。农业技术特别是柑橘技术社会化服务的推开,有效弥补了农业部门技术服务的不足,提高了服务面和服务质效,对擦亮“中国冰糖橙之都”“湖南省水果之乡”金字招牌发挥了重要作用。

县农业农村部门人员入户调查二轮土地延包农户信息。

探索农村“三资”管理改革 有效盘活集体资源资产

着力从二轮农村土地延包试点、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和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管理和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让农民稳心、搞活、受益。

开展二轮农村土地延包试点。抓住湖南被列入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省的机遇,选取舒家村乡丁家村作为全县二轮土地延包试点村。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通过对整户消亡、全家进城落户、整户无地和村集体土地利用现状、机动地等5类情况的摸底调查,确认丁家村延包农户为385户1674人,延包面积1804亩,为推进2026年全县延包工作积累经验。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在县乡村分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交易市场、交易服务室,明确各级交易服务职责。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则进、进则规范、操作透明”原则,要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国家储备林流转必须进场交易,鼓励农户和市场主体资产资源流转进场交易。至今全县农村产权流转进场交易60笔,交易额980万元。

改革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机制。落实《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农村宅基地规划布局、审批、流转和违法用地查处等由自然资源部门改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目前,全县农业农村部门共审批农村宅基地1000多宗,整改违建图斑10个,防止和查处违建68起。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及其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违纪问题查处。至今,全县共查处“三资”问题1100多条,整改1060条,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违纪案件3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1人,收回欠款6万多元,追缴违规资金10万多元。(作者系麻阳苗族自治县委书记江涛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