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有战略定力,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无不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特邀专家:唐爱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这条道路已成为国家发展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人民幸福之路。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指导,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提供理论支撑,中国网推出“70@中国道路Q&A”系列理论短视频,敬请关注!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有战略定力,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无不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充分的道路自信。我们要充分理解中国道路的准确内涵,在理论上保持清醒。
从学理上把握中国道路,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点。
第一,对中国道路进行“定时”,回答“从哪里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第二,对中国道路进行“定性”,回答“我是谁?”。中国道路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社会主义构成了中国道路的“基本色”。在基本方向上,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第三,对中国道路进行“定位”,回答“我在哪里?”。定位就是确定中国道路的历史方位。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它也构成了中国道路的历史方位。
第四,对中国道路进行“定标”,回答“我去哪里?”。定标指的是确定中国道路的战略目标。中国道路的目标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五,对中国道路进行“定法”,回答“我如何走?”。定法,就是确定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路径和方法。中国道路有哪些路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道路的根本路径。此外,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国道路有着不同的阶段性路径。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一个更为具体的路径规定。
第六,对中国道路进行“定力”,回答“我有哪些力量?”。这里的“定力”指的是揭示中国道路所蕴含的推动力量、主体力量。没有力量推动,再好的战略目标、再完备的路径规划都实现不了。中国道路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动力从哪里来?概括说来,中国道路的力量主体有三个方面:党和国家的政治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引导中国发展进步的光明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号”巨轮必将破浪前行,把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