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主题研讨会暨《欧亚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蓝皮书2014-2015》新书发布会”10月10日在京举行。该书是中国国内首部由智库主编的“丝绸之路经济蓝皮书”研究蓝皮书,汇集了丝路延线12个国家主要智库对丝路的理解与初步研究结果。
该书还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题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的智库研究报告,这也是中国第一份丝绸之路经济带智库研究报告。报告中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在2049年初步建成。从现在起到2016年为战略动员阶段,主要分为国内动员和国际动员。在2016年到2021年为战略规划期。在战略动员的基础上,由主要大国牵头成立协调小组,开始厘清已有的合作机制中的各种标准,推动各领域标准的统一与施行范围的拓展。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12个国家的40多名智库学者在《欧亚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蓝皮书2014-2015》一书中展开了深刻论述。
在该书序言中,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提到,从合作潜力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人口近30亿,像一条金线把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自信、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富有国力的国家串联起来。巨大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同时将成为和平发展的新纽带、世界体系的新重心。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确保其未来的可行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在政策制定及政策执行上具有独创性,如增进相关国家的合作和友好往来;推动区域协调包括商品交易、税收等更具体系的法律法规;提高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更好的交通联结;促进货币流通,在金融领域达成更多合作等。巴基斯坦愿与中国携手全方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该书还介绍了伊朗驻华大使马赫迪•萨法里的观点,他认为,由于伊朗在新丝绸之路的角色和位置都相对处于核心地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可以从中国的西部开始,穿越中亚国家,到达伊朗。并从伊朗开始,向三个方向继续延伸:向南覆盖波斯湾国家并穿过公海到达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地区;向西通过伊拉克和叙利亚到达地中海进而延伸到地中海周边和欧洲疆域;向东穿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次大陆国家。伊朗对与中国的全方位战略合作非常期待。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则从国际战略格局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实行“战略东移”,中国的东翼遭遇到来自美国和美日同盟的巨大压力。这种情况下,中国打开西部的大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发掘自己的战略空间,既是中国与中西亚地区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中国东西两翼战略的“再平衡”。因此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实质上是为中国确定了一个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新的战略方向,把这一战略方向发展好,对中国的能源安全、贸易安全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外交学院副院长亚历山大•卢金提到,中国是俄罗斯的重要睦邻,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中国国土的辽阔、中俄共同国界线的长度、还在于中国对于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未来发展的可能影响。中国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区域合作伙伴,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中国和俄罗斯一道促进中亚地区的问题的解决:与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斗争,支持当地世俗制度,促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他借用普京总统2014年5月在联合声明中提到的,“俄方认为中国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性,并高度评价中方在计划落实过程中考虑到俄方的利益。”
该书还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题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的智库研究报告,这也是中国第一份丝绸之路经济带智库研究报告。报告中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在2049年初步建成。从现在起到2016年为战略动员阶段,主要分为国内动员和国际动员。在2016年到2021年为战略规划期。在战略动员的基础上,由主要大国牵头成立协调小组,开始厘清已有的合作机制中的各种标准,推动各领域标准的统一与施行范围的拓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在接受采访时说,该报告只是代表着中国部分智库学者的初步看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长期的国际沟通与民心交流,以智库论坛为平台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人大重阳计划今后每年都将推出一部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蓝皮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进行评论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孙晓萌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