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广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从11月5日开始,持续一周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各级别会议将北京陆续召开,来自该组织21个成员国的各级政要和工商界人士将汇聚北京,共商地区经济发展大计。作为亚太地区层次最高、领域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合作机制,APEC会议的召开长期以来都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大事。作为APEC重要成员的中国时隔13年再次作为东道主举行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则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加入APEC的23年,正是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期,中国既是这一合作机制的受益者也是这一机制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中国的参与既为APEC机制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其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时至今日,在亚太乃至全球范围内,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追随者行列跨入领跑者行列,中国多年来高速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发展的高度已经能够为亚太乃至全球发展愿景做出更多实质性贡献,可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引领和塑造亚太经济发展方向。
APEC所具有的平等与开放、包容与多元等特征,使之成为中国与亚太其他经济体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经济发展战略的平台。此次APEC会议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并在与APEC成员沟通之后提出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创新发展,推动经济改革和增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先发展领域,既是向亚太其他经济体贡献中国经验,又是在广泛磋商基础之上提出的契合亚太地区实际需要的发展战略,具有战略的前瞻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必将对亚太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APEC发展的历程向我们表明,任何具有国际性发展愿景的提出和实现不能单凭个别国家一己之愿,更不能强加于人,而是基于各方共同协商探讨的基础之上形成。相对于这一地区的其他合作机制,APEC一直秉承其独特的“APEC方式”(由江泽民主席在1996年苏比克会议上首倡),即:承认各成员发展的多样性;强调实施单边行动计划的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由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向结合。今天我们依然强调这一机制的合作原则和合作方式,就是在维持该机制的生命力和活力。
APEC既是会诊亚太区域经济发展健康性的重要平台,又能够推进并强化亚太区域相关经济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尽管一段时间以来亚太作为整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但是亚太各个经济体之间存在着发展方式、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存在经济部门和地域上的不平衡问题。APEC合作机制的存在和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经济体之间的交流、借鉴和协调,并为发展相对缓慢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智力甚至财力上的支持,可以合力解决区域面临的公共性发展问题和难题。定期的磋商、协作和互助会弱化某些非经济发展问题所造成的成员之间的疏离感,由此增进彼此间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一旦形成并明确了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地区经济体之间将会更加自主推动协调发展和相互扶持,避免不同水平经济体之间出现“零和”竞争,形成良性健康发展态势。针对亚太地区某些国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粗放性和不均衡性,从2002年开始APEC会议陆续引入包容性增长、绿色增长、均衡增长以及创新增长等理念,促进某些经济体发展理念的成熟,帮助一些经济体破解制约其经济发展的某些瓶颈问题,促使其主动其转换发展思维和发展战略,使得区域内经济体由注重经济规模增长转向关注经济的“质”增长。在APEC的引导下,不同经济体的健康发展以及经济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将会在总体上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朝着可持续性、公平性和普惠性方向迈进。
作为一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无疑是一个以“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与会各国领导人和各阶层人士共商发展大计。然而亚太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互信的氛围和环境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亚太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得益于地区局势的和平稳定,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其他区域的冲突和战火,以及区域内一些国家和行为体出现的不和谐的声音和举措,却时时刻刻都在警示着维持和平、稳定局面之迫切、之不易。APEC成员国应当在畅谈发展愿景的同时,树立珍视及捍卫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的决心和意志,让自觉维护和平与稳定成为每个致力于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体“当仁不让”的信念和责任,惟其如此,APEC为未来谋划的愿景才能成为更为辉煌的现实,而此次APEC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将意味着在国际关系领域将会形成富有新内涵的新时代的“北京精神”。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