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何伟文、王辉耀对话《论道》
开启新纪元: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中国企业国际化投资:开启新元年》录制现场
“今年起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总量超过了国外对中国投资的总量,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实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11月17日播出的《论道》节目中,龙永图表示,“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时代到来了。”何伟文,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两位具有全球化眼光的专家,与前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就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新趋势展开精辟对话。
主持人董倩
从“小于号”到“大于号”
何伟文-前驻旧金山、纽约经济商务参赞、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主任
何伟文指出,“小于的时候意味着中国是资本净输入国,现在对外投资超过了流入,变成输出国,大于号,这是一个标志,走向了资本输出国,也是发达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路。”龙永图形象的把它比喻为一场比赛,他说,“更通俗的比喻来讲,以前老打主场,老是北京、广州,打得挺好的,观众都是中国观众,现在已经到国外比赛了。”他表示,到国外比赛是一个新的考验,直接和国际企业进行竞争,主动权是在国外的手里面。所以必须要熟悉国外的法律、法规,必须和当地的老百姓打交道,必须适应当地的一些环境标准、劳工的标准等等,这对我们中国国际化进程是最大的考验。同时他提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在乎资金的多少,可能还出现波动。但是只有在更加严峻的外部条件之下,企业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国际投资,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
投资是应该更多的投向发达国家的市场,还是应该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传统上,我们往往认为,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因此产业转移和投资理所应当倾向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然而现实情况是,国际资本在投资的时候,往往注重发达国家的市场。怎么解释这种现状?
对此,龙永图认为,关于对外投资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往哪儿投,投哪些国家;第二个是中国投资的主体是什么企业;第三投向的到底是哪些领域,是初级原料,还是制成品,还是其他什么?过去在我们刚刚走出去,特别是大的国企走出去的时候,首先投向的是国外的资源,比如矿产等国内稀缺的资源,所以主要的领域是初级产品。而现在,随着中国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地投向了制造业,而制造业必须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和法律环境,需要有较好的原料供应以及劳动力的质量,因此,我们中国企业的投资慢慢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同时,这也符合国际投资的主流趋势,国际上大概百分之六七十的投资,都是到发达国家,中国的投资肯定是要符合国际大的格局。因此,几位嘉宾一致认为,“关键就是我们中国今后投资的领域应该更多地投向制造业,投向高技术含量的领域,而且通过兼并收购,把国外的产品好的品牌,好的专利,好的技术拿过来。”
而从成本来看,虽然发达国家工资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但是每个人创造的价值也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换言之同样的一个人创造的增加值美国高于中国,或者说创造同样的增加值美国用的成本低于中国,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一点。”何伟文在用人成本上给大家算了一笔帐,认为用国际人才或者说用当地人其实成本会更低,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高级人才更应该本土化或国际化。不仅如此,还要考虑整个市场的远近、物流的成本、融资的成本。几位嘉宾谈到,“像在美国有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所以融资成本就会比较低。”另外,在当地生产,离市场很近,离零部件的供应也很近,这样的话整个物流成本就下降了。
对外投资开“绿灯”
嘉宾热烈讨论
10月6日,商务部宣布的一项境外投资新政策正式生效,该政策取消了对许多海外投资项目的审批,新政出台后,大多数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只需要向商务部提交备案,跨境投资整体审批时间将得以大大缩短。而此前,长达六个多月的繁琐审批程序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主要障碍之一。
对此,何伟文表示:“我拥护这个决定,而且觉得老早就应该这么做了。”他在节目中回忆了自己刚到旧金山当参赞的时候,对于前来申报的玛钢厂等企业的业务“实际我真不懂”,因此,在签字的问题上,“凡是这几个项目,我一律写不持异议,并不是说赞成,因为我不懂。”按照国内的规定,不持异议就可以批。龙永图对此项政策表示高度认同,他指出,这次放开的幅度是很大的,过去三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都必须到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批,现在放宽到十亿美元。他强调,“三千万到十亿跨度非常大,这就说明我们中国现在对于企业走出去,已经是开始开绿灯了,放松的很多管制,这也是符合我们十八大三中全会以后减少政府审批大的潮流。”
要淡化政治色彩和敏感情绪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
王辉耀认为,我们过去走出去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国外始终认为我们带有一定的政府色彩,有一种位畏惧感。因此,王辉耀非常主张民营企业走出去,他认为“这某种程度可以综合这种矛盾的心态”,并举例说,像国民出去旅游一样,很多国家觉得中国有些游客不太讲究文明,但是到那以后非常欢迎中国旅客去,因为希望带来外汇的收入。因此,他强调,如果中国民营企业和中国私营企业不断走出去的话,会打开一个局面,这对于避免过去不少国家对中国企业投资都带着“有色眼镜”的“国民心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兼并和收购对当地带来的情感波动,龙永图主张“采取稍微慎重的态度比较好”,他举了自己80年代初在美国的一个例子,当时他在联合国常驻,日本人收购了美国的很多资产,最后买美国的帝国大厦,美国人不干了,整个舆论都炒作起来了,坚决反对日本人把纽约最知名的大厦买下去,所以这个生意没有做成。因此,他强调,“要回避一些敏感性的问题。特别是我们中国的崛起,本来人家用有色的眼镜看你,不要再给人家更多的口实。”王辉耀提出,如果在企业的公关宣传和用人策略上,多用当地人,既能够给当地带来就业也就能很好地避免“心态”的冲突,他指出很多跨国企业都是这样操作的,“包括欧美的一些企业,他的发言人都是中国人,比如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就用中国的海归。”
何伟文、龙永图、王辉耀(从左到右)
全球化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优秀企业怎样实现海外发展?如何为企业并购融资?如何处理企业全球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多精彩敬请关注贵州卫视11月17日晚22:10播出的《论道》--《中国企业国际化投资:开启新纪元》。(作者:王云 摄影:陈显忠)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