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潘功胜:生态与金融的融合在不断深化

发布时间: 2014-11-26 10:03:54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王琳    责任编辑: 毅鸥

潘功胜

    首先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向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中心的成立并且热烈的祝贺,并对各位来宾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金融协会联合主办的生态金融论坛表示热烈的环境和衷心的感谢。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明媚的阳光、洁净的泉水等是我们美好家园和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现在有很多预测的报告,中国的经济会在未来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我想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份报告说中国的环境质量会在哪一年超越美国,30年、50年还是80年?中国生态环境的差距是我国与美国的最大差距,环境问题已经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约束条件之一,并且其严重的程度已经远远地超越了经济范畴,危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期待越来越强烈,对清新空气、洁净的水源、优美环境的诉求越来越迫切。前几天APEC会议的蓝天白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已经成为全民的共识。

    金融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在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金融已经介入到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各个领域,两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张。国际金融公司提出的赤道原则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广泛认同,碳金融市场等的发展非常迅猛,环境基金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大量涌现。中国的金融政策在绿色金融方面的认知和探索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中国的金融政策逐渐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采取了限制性政策,通过总量控制、行业控制和环保一票否决制、淘汰落后产能等,人民银行还将环保部的执法信息,作为银行进行信贷决策时的重要评估因素。同时人民银行的部门探索正向激励的绿色金融政策。

    当前我国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这对生态金融的实践提出了要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基础研究。生态金融是一个重大的事件问题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有较强的理论性,希望学术机构加强研究,为金融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人民银行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人民银行研究局和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项目联合发起设立了一个绿色金融的工作小组,在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的带领下,有学术机构、监管部门、企业等很多部门在一起参与,刚刚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应该说这是一份我国在生态金融建设方面较为完整、质量较高的报告。

    第二,健全金融市场机制和金融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减排机制,推动国内排污权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成增排有成本,减排有鼓励,减排投融资有回报的市场运行机制。在政策层面要有技术完善限制性的金融政策,严格控制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政策,同时要建立健全正向激励的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三,完成相关的配套机制,政府在加大财政资金直接投入的同时,要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引导更多资本进入环境保护,要深化资源能源价格的改革,改善收益性和现金流要加快建立有效开发行为,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经济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责任,拓宽生态金融的市场空间。

    第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大气污染,降低碳排放等环境保护问题,都是重大的国际议题,同时发达经济体在生态金融领域起步比较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吸纳国际金融在家实践。人民银行将与国内外金融界、学术界、政策咨询机构一起,着力推动中国生态金融理念的推广,生态金融政策的建立,生态金融实践的拓展和进步。

    我相信生态金融的持续发展快速发展,将会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强劲的东风,为大家吹散雾霾,吹来绿水青山,祝这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