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察哈尔学会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在浙江省东阳市蓝天白云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一百四十多名嘉宾参加了本次年会,会议主题为“新亚洲、新外交”。政界、学界、商界、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交流公共外交实践经验,探索中国外交未来走向。
6日下午召开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公共外交”专题论坛。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季玲和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明昊担任主持。
论坛讨论认为,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带不安,一路不平,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建设也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和风险。
首先,这四个国家发展的水平存在差距,某些国家失业青年遍布街道。
其次,国家间政治互信不足。这一问题长期困扰中印两国,同时孟加拉也担心对印度的开放影响本国的独立与主权完整。
第三,文化观念的差距。例如,某些国家对于现代文明抱有怀疑的态度,懒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个不好的价值,但是对于其它一些国家的民众来看,倒是一个稀松平常的事情。
另外,这一经济走廊的建设也来自于中国自身,其一为研究赤字,我们缺少对于相关地区和国别真正深入的研究,我们也缺少该领域的专家;其二是外交能力赤字,越是我国所着力推进的,就越是会出现诸多问题。
讨论新外交,实际上要思考和解决老问题。如果老问题得不到解决,新外交也得不到推进。例如,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些显著不足主要有:
第一,中国从事公共外交的各种媒体,对于当地复杂的政治生态和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的转型缺少实实在在的把握和理解,这就会导致当地政府与当地民众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某种程度上会转化为中国投资者、中国企业和当地民众之间的矛盾。
第二,中国企业惯于单打独斗,在某些方面的公共外交意识不强。他们习惯着眼于高层,而缺少向下看的动力。花钱买平安和救火式的危机处理,导致我们收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第三,中国民间的组织能力和国际活动能力尤其欠缺。很多民间组织需要扎根于基层,但是它们面临着资金缺乏,人员有限的问题,也面临着如何整合企业和政府力量的难题。特别是孟加拉和缅甸的艰苦条件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想像,我们的民间组织难以真正扎根下去。
新外交需要更加精细和更加实用的小外交和巧外交,我们谈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谈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外交思路,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却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避免居高临下、避免以恩人自居,避免以己度人,避免强加于人,避免使其它国家处于一种“被”发展的境地。
中国与国际世界的互动一直在提醒中国重塑自我。与此同时,中国自身行为模式规则观念的变化也会带动其他国家的变化。
会议建议要加强领域性的公共外交建设。包括四个方面:城市外交、公司外交,宗教外交以及侨务外交。
公共外交在中国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它的效果目前仍不太令人满意,对此会议有以下四方面具体建议:
核心是要增强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三股力量的“内功”。我国公共外交力量长期不平衡。企业首先是公共外交的需求方,企业在相关国家的经济活动要增强公共外交的意识,增强公共外交的规划。
第二方面,要强化民间组织的培育,真正让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解决它们能力不足、资源有限、国际化经验有限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寻找对象国的NGO来携手而行。
第三方面,构建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三者之间统筹协作的务实平台,要真正把一些想法落到实处,推动建立民间组织工作成绩评价体系,使它们真正能够扎根在对象国。
第四方面,我国的公共外交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要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等相关国家,所以我们应当要深入地去研究美国、日本的民间组织活动的经验,包括对一些民生项目的重点投入和长期的务实经营,这些经验都应该为中国所汲取。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