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青年智库、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兼秘书长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智库成员,经济学客座教授。2010年受邀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BI研究员。曾参与国家发改委软科学重大问题研究,兼任国资委所属中心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研究部主任。著有《转型的逻辑》《改革执行力》,主编《智石丛书》。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战略、新型智库建设。
主题:智库的逻辑与现代治理新常态
背景: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是自去年习近平主席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以来提出的智库发展最新路线图。在当下“智库热”的语境之下,我们特别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青年智库、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兼秘书长朱克力,谈谈究竟什么是现代智库?与传统智囊的区分在哪里?新型智库扮演着怎样的时代角色?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关系是什么?
一、智库逻辑和国家治理
人民论坛:尽管智库在西方已受到视若国之重器的高规格待遇,如今又在中国成为时髦话题,但要深究起来,能否准确地回答:智库究竟是什么?
朱克力:在弄清楚智库是什么之前,先要清楚为什么会有智库。
今日世界愈加复杂,当代问题越积越多,然而出路却越发少。何以解忧?我们看到,随着现实与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强,大到国际和国家,小到组织和个人,由第三方智库提供针对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正在成为现代治理的“新常态”。因此是不确定的未来及其复杂性造就了智库。
再来看看,智库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智库是武器。因为智库又叫“思想库”,其英文Think Tank直译即“思想坦克”。将一种组织形态,比作坦克一样的重量级军事装备,智库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有人说,智库是工厂。这个说法出自弗兰克科尔博莫,他将智库定义为一个“思想工厂”。由他创办的兰德公司,就是一家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工厂”,在国际上声名远播。
智库也被视为一所没有学生的大学,一个有明确目标和坚定追求却又无拘无束异想天开的“头脑风暴中心”,一个敢于超越一切现有智慧并敢于挑战和蔑视现有权威的“战略思想中心”。
在我看来,将智库具象化,也可以称之为智石,即智慧基石。对于中国这个仍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的东方巨人而言,无疑需要更加开放地汇聚更多合力一同夯实转型中国的智慧基石。
人民论坛:站在历史长河来看,智库是近代才有的新鲜事物。在中国,传统时代有没有类似职能的机构或组织?
朱克力:最早的智库,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二战后发展较快,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政府“外脑”。
在中国,过去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古时的“幕府”可以算作临时军机议事机构,而非智库式的资政组织。所以过去主要还是个人,也就是通常带有人格依附色彩的“智囊”,古来亦称谋士、策士、幕僚、军师或翰林。智囊们多为足智多谋之士,其形象经过千百年来文学加工,甚至被演绎为一副神机妙算的牛鼻子老道模样。
史上的著名智囊,既有为社稷民生直言规劝的铮铮铁骨,如魏征、海瑞;也有雄才大略的肱股,如秦汉之交的张良、韩信,三国蜀汉的诸葛亮,北宋初年的赵普,明初的刘基等,凭借自身高超的战略战术才能,运筹帷幄,出将入相,谱写了一部东方帝国的智囊史诗。
人民论坛:传统智囊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国在近代有没有出现智库?
朱克力:时代风云突变,金戈铁马与硝烟一同散去,那些汇聚天下名望的帝师、王佐们终究成为历史天空的星辰。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从器物学习到制度模仿的过程。具体说,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器物学习,到清末立宪及民国“以俄为师”的制度模仿。那种认为中国近代只学技术不学制度的说法有所偏颇。而且这种对制度的学习和模仿,可以说涵盖了当时各国主要的制度形态,包括日本立宪模式、美国民主模式以及苏联集权模式。
于此过程中,在美国也才新生不久的智库形态,并没有很快地随之引入。当时已有的是官方智囊团。尽管有史料诸如称“民国时期,教育社团是政府之外一支重要的教育改革力量,具有民间教育智库的作用”云云,但其所形成气候和产生影响几何,还有待于更深入的评价。
人民论坛:也就是说,近代以来国内未能形成公共政策意见市场。这也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大短板吧?
朱克力:的确。中国自百年前开始被动卷入世界潮流,三十年多前又主动踏上融入全球化的不归之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是这个国家不可回避的最大主题。而在社会转型中,智库能够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途中却并不全然是风平浪静,也可能遇到难以预见的激流险滩或是惊涛骇浪。总之充满了不确定性。从而,要处理国家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以及社会内部的诸多难题,就需要在广开言路、从善如流的心态下引入现代智库机制,通过思想的竞争,丰富公共政策意见市场,形成一个活力四射的知识社会。
当今天下,和平与发展是各国的不变承诺与不懈追求,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智库承担起崭新的任务,并成为国家治理的众多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难看到,伴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与传统智囊相对应的新型智库时代已呼之欲出。在中国,现代智库逐渐扮演其资政启民之角色,亦为大势所至。
二、新型智库“新”在哪?
人民论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是否可以说,中国新智库时代的号角已吹响,未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朱克力:中国是不是进入了一个新智库时代,作为一位智库从业者,自然是乐见其成的。对于新智库,或言新型智库,有不少专家洋洋洒洒讲了自己的种种理解,足见智库已热,且给知识界带来的振奋不小。以愚浅见,与传统时代相比,“新”智库之关键,主要在于五个“新”:新位势,新机制,新功能,新价值,新格局。
人民论坛:具体而言,新型智库“新”在哪?
朱克力:一是新位势。有学者说智库贵在独立,应该说这是一针见血的看法。当然,比强调独立更恰当的是保持中立。中立更接近“第三方”的内涵,指向的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突出智库追求公共利益的夙愿。另外,这样更能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智库形式都容纳进去,因为不少智库由于生存之需,与外在利益全然切割以保独立亦不现实。基于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机构属性,智库既可以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共研究机构,即官方智库,也可以是不具有政府背景或具有准政府背景的私营研究机构,即民间智库;既可以是营利性研究机构,也可以是非营利性机构。因此从鼓励生态多样性的角度,新智库的位势贵在中立。
二是新机制。智库同样要引入市场化机制,尤其是过去基于信息资源优势的官方智库,以及依托大学人才智力资源的高校智库。有些“国家队”和“高校军”往往基础较好,影响力也较大,但囿于体制机制而遇发展瓶颈,在国际智库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亦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转型。因此,对当中一些初步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智库进行现代化改造,就显得非常必要。而改造的核心,就是通过机制的变化,使之成为市场主体。此外,民间智库的设立应逐渐去门槛化,并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扶持智库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保障各类智库尤其是民间智库的生存与成长。
三是新功能。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年2月发布的《2013 年中国智库报告》称,智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关于新智库功能,该中心主任王荣华总结为战略政策的储备库、社会大众的指南针、人才培养的蓄水池、国际交流的大舞台,亦有智库专家归纳为资政、启民、伐谋、孕才。应该说对此大家表述不同却殊途同归,都充分肯定了现代智库在“政”、“民”、“利”、“才”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是新价值。新价值的产生,有赖于新机制的运行和新功能的实现。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的话来说,智库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除了“智库外交”,从设置重要政策议程、形成完整政策方案、引导社会政策讨论,到及时的决策支持以及政策实施向社会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引导,再到对重大改革、政策方案的第三方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的论证和评估,新智库的价值将贯穿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同时,新智库为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提供交流平台,并形成人才“旋转门”。
五是新格局。思想土壤一旦有效催化,知识社会格局就会自动自发打开,从而形成星罗密布的智库网络。如果把智库世界比喻成热带雨林,这雨林中就会生长和并存各种形状和种类的植物,有乔木,也有灌木,当然也有苔藓,甚至还会有些可能叫不上名字,但它们丰富而唇齿相依。因此,智库应该是官、产、学、研并存于世,官方、高校、民间竞合而生,大、中、小智库林立,谁也不独行江湖或一枝独秀。同时智库关注的问题也在逐渐走向全覆盖,研究重点全球、中国、地方、企业等一应俱全,不留死角。
人民论坛:最后请总结一下,或谈谈对智库的期待。
朱克力:如今,智库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越发显得重要。立足新位势,培育新机制,发挥新功能,彰显新价值,成就新格局,这正是新智库的新使命。
中国新智库,与时代共生,与世界共荣。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