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2014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在中央党校举行

发布时间: 2014-12-20 15:04:29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张林    责任编辑: 张林

(中国网讯 记者张林)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中央党校培训部共同主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4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员论坛”于2014年12月20日在中央党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工作者及中央党校在校学员、教职工共600多人出席。

论坛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理念与路径”为主题展开。论坛开幕式上,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何毅亭致辞并作开题演讲。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张伯里,中央党校教育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王东京,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邢贲思,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孙庆聚,中央党校原教育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李兴山,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侯树栋,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国胜,中央党校原教育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郝时晋,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培训部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罗宗毅,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梁言顺等领导同志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2014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在中央党校举行

江必新、徐显明、罗宗毅、马怀德、刘峰、汪习根、刘长春、张恒山、周异决、韩保江、李国华、周淑真、张鹏、郭道晖、周厚杰、嘎松美郎、蒋星华、叶青、艾尼瓦尔•依不拉音江、佟丽华、杨晓等21位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的党政领导干部,围绕“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三个论题分别发表了专题演讲。韩庆祥、张晓玲、谢春涛、刘学军、姜启波主持了专题演讲。

演讲者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依法治国,做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决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的一个重大举措,既是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更是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谋划。

演讲者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形成什么样的法治理论,是由这个国家的根本性质、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有些人把法治作为招牌,大肆渲染西方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鼓吹法治建设只有西方一种模式,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在我国国体政体、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如果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还会因水土不服造成严重后果。

演讲者提出,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机互动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下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336项具体举措,这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三中、四中全会做出的两个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机互动,形成了前后相续的姊妹篇,共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在本届论坛的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捐赠仪式。有三家企业的负责人接受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何毅亭颁发的捐赠证书。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会成员,中央党校培训部学员及进修部、研究生院部分学员代表,中央党校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学者以及省级党校的负责同志,全国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资深学者也出席了论坛。

“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大型学术理论论坛,是基金会的公益品牌项目,每年举办一届,今年是第六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论坛的总主题,每届结合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确定一个分主题。本届论坛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中央党校培训部共同主办,实现了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实践第一线的干部学员同台演讲,社科界高端智力资源与党政干部学员实践经验进行了相互碰撞,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依托中央党校学员资源优势,整合教与学两种资源,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