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研究

高校智库:曲高和寡

发布时间: 2014-12-24 16:14:28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张林    责任编辑: 张林

中国高校智库数量较多,但因为其不在国家任何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并接受管理,所以难以准确统计具体的数量。

(一)身份困境

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学属于事业单位,为了便于高校的统一管理,附属于大学的高校智库并不是独立于大学而存在的,不具备法人地位上的独立性。因此,中国高校智库就具有了明显的准官方或半官方色彩,而不是像西方高校智库那样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

中国高校智库的这种身份特点,使它具有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优势,既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也容易争取到各类国家项目和研究课题,与民营智库相比没有生存的压力。但同时也使它面临着没有权力和校外的独立法人签订合同,财务上不能独立核算的尴尬。这种附属关系带来的不自由正是目前中国高校智库普遍存在的身份困境。

这种身份的困境使中国高校智库在承接项目和课题存在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不能进行独立的研究与活动,造成中国高校智库有劲无处使,白白浪费了其强大的学术研究能力。

由此可见,身份困境已经成为阻碍高校智库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要发挥中国高校智库的作用,释放其研究潜力就需要先将其从这种身份困境中解脱出来。

(二)缺乏现实导向

高校智库相对于官办智库和民办智库都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高校智库的经费主要来自校方的拨款和一些基金会、企业的资助以及个人的捐款,经济来源比民办智库稳定,同时又不像官办智库受到来自政府的诸多限制。其次,高校智库汇集了大量的专家、学者,而且很多还是各个领域的资深研究者和专家,这使高校智库具有不可比拟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而且,高校智库直接挂靠在大学院所之下,可以充分利用学术资源,在研究深度与研究广度上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其提供的研究结论也更具科学性。

但从另一方面考虑,高校智库的优点也隐含了它的劣势,高校智库的科研能力,其研究成果在理论上的科学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也是它最不接地气的地方,高校智库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学术层面着手的,因此,其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在实际操作层面起到的作用就比较有限。另外,高校教授还需要担任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发表学术文章,专门能从事智库研究的非常少。从总体上来说,当前中国高校智库的研究缺乏现实导向性,其研究成果很难应用于现实,解决现实问题。这使得高校智库在发挥决策咨询和智囊作用的时候大打折扣。(文章节选于《大国智库》,作者王辉耀 苗绿 人民出版社)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