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本质上就是一种影响力。在西方发达国家,智库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功能作用,如提供新思想、参与政治决策、引导社会舆论、代言公共利益、开展民间外交、储存输送人才,其影响之大,堪称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一个智库是否具备公信力、创新力、专业力和传播力,是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国智库的先决条件。
(一)公信力是前提
智库的公信力,源于其非营利的本质、独立的地位和客观的研究。中国智库公信力的缺失,根本原因在于很多官办智库缺乏客观公正的立场,大部分民营智库又过度商业化,缺乏高质量研究成果,以及部分智库研究人员受到现实利益的驱使,发表不负责任的意见甚至是颠倒黑白的观点,严重损害了智库的公信力。要建设大国智库,中国首先需要正视和解决公信力的问题。
目前,有学者和部分社会人士认为,一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中国智库缺乏公信力。西方国家,例如美国由于实行多党制,智库可以同时服务于多个政党,即使为某一政党服务,这种服务也是一种市场化的选择,起源于这一党派与其他党派的竞争,智库必须为政党提供客观独立的建议才有价值,才能为政党的当选做好铺垫。单一的政党制度让智库产生依附性和依赖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的政治环境不一定是决定智库缺乏独立性和公信力的原因。欧洲国家的智库通常有强烈的党派倾向,但智库与政府的关系反而促进了智库的发展,为智库提供了发挥影响力的舞台,同时也更能确保政府出台的各类政策有利于国计民生。因此,智库树立公信力,更重要的是树立为公共政策决策服务的正确理念,拥有社会责任感和荣辱观,认识到独立性和思想与政策创新往往是智库是否获得更广大民众的认可、获得国际认可的通行证。
(二)思想创新是根本
智库的本质就是思想的创新工场,需要站在思想领域的前沿,既要有紧扣社会热点的敏锐,又要有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超前意识,随时提供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案。因此,创新能力是决定智库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囿于体制的束缚、思想市场的不发达,以及智库机制的不健全、运作模式的不规范、创新人才的缺乏等缺陷,中国智库的创新研究能力整体上来看,还很不尽如人意。
大国智库的基本定位应该研究战略性长期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眼前的热点问题的研究。自由的研究精神和对前瞻性议题的把握是制造创新力的前提。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足够借鉴的经验。在兰德公司6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跨学科的创新精神,为美国军事和科技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兰德崇尚自由的研究精神,鼓励研究人员跟踪某一问题长期研究。它的研究议题极具前瞻性,以其通信系统的研究派生出互联网构想为例,这种想法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研究需要,也改变了美国和世界。
(三)人才是基础
人才是智库的第一资源。首先,要具备战略性的人才储备。智库要研究战略性长期性的问题,则人才的储备应该是一些关于战略性人才的储备。其次,人才多样化。西方国家人才来源广,企业、高校和政府的人才都是被吸纳的对象,多元文化背景和国际化的人才开放的移民政策是发达国家智库得以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的政策保障。最后,人才高流动性。智库不仅是人才的蓄水池,也承担人才输送的功能。西方智库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政府和企业输送人才,所谓“旋转门”机制。美国每次换届选举后内阁官员的变动达4000 多人。这些官员不是由议会党团产生,也极少来自公务员,而是来自精英荟萃的思想库。在华盛顿,一些非常资深的民主党员曾在布鲁金斯研究中心进行培训。这个系统不仅在西方存在,在韩国也是如此。韩国有一些发展研究机构或教育机构,将一些学生送到美国读博士,等这些学生学成归国后,它们以三倍的薪水将他们吸收进智库,几年之后这些人才就会有所成就。这是吸引人才回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为政府注入活力,也不会让一些非常陈旧的观念在政府当中永远存在。
(四)传播力是保障
思想和成果的传播,是一个智库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赢得影响力的必经途径。在新媒体风起云涌的信息时代,智库要扩大其影响力,已经越来越有赖于媒体传播网络。发达国家智库通常就热点外交政策问题举办大型公开会议,邀请专家进行讨论,或者宣布研究成果。除了一些固定的贵宾级的名人和媒介会专门邀请外,社会各界公众都可以自愿报名参加会议,额满为止。像这一类大型的公开会议,都可以在各大智库的网站上看到现场的文字记录和音频或者视频记录。这种开放性的传播方式,促进了智库国际化的影响力。
正是因为这种传播模式的存在,使得美国智库被称为没有固定学生的大学。布鲁金斯学会在2007 财政年度举行的大型公开会议有200 多次。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每年举办700 多次会议,美国企业研究所在2005 年举办了200 多次会议。
总体来说,传播力的塑造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不但要在主流媒体上经常有自己的新闻与声音,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博客、微博、微信、手机报、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手段,以构筑自己的立体式传播平台。
(五)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国际化逐步成为当代智库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方向。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智库发展已呈现明显的国际化特征,国际影响力十分巨大。继货物贸易和资本的国际化之后,全球化进入第三阶段,以资本、人才、技术等的全球性流动为特征,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乃至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次全球化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各个国家都需要把握住机遇,不被历史的车轮淘汰,因而研究其形成机理,制定应对措施,就成为各国智库的重要内容。智库国际化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研究领域的国际化、研究视角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国际化、影响力的国际化和传播方式的开放性。
国际化是全球顶尖智库的共同特征。在经济研究领域,比较著名的一流智库有布鲁金斯学会、布鲁盖尔研究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亚当·斯密研究所、查塔姆社、卡托研究所、米尔肯研究所等。在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领域,如全球环境变化、能源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等,智库也积极发挥了其专业与综合的能力。
全球智库在国际化的同时,也很注重本土化。2006 年以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提出全球性智库这样一个概念,在全球不同的地区开始设立分中心。基金会的全球性网络,并不仅仅是华盛顿地区与各分中心之间的网络,各个中心之间也在建立联系。由于分中心承担研究当地问题的任务,基金会将分中心“本土化”,工作人员、学者均在当地聘用,这些员工拥有熟练的当地语言应用能力。很多当地的学者和专家都是具有实际经验的实践者,有一些来自政府,有一些来自商业圈,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首先有实际经验,因此他们了解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因此才能够在更短的时间推动做出正确的决策。(文章节选于《大国智库》,作者王辉耀 苗绿 人民出版社)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