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
[摘要:2014年,中国经济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增速。经济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速还会继续放缓,放缓是中长期趋势,2015年中国经济前景取决于中国政府如何平衡改革和增长。在平衡改革和增长中能否实现中国经济的“软着陆”无疑也是大家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中长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趋势
在12月28日“财经战略年会•2014”上,中国数名经济专家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增速还会继续放缓,放缓是中长期趋势,甚至有人认为,未来能保持6.5%增长已是乐观判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表示,要直面中国经济减速问题,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调是必然的,回调是为了恢复经济的平衡实现再平衡,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张卓元指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很重要原因是连续多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超过10%,产能过剩行业很多,居民收入占GDP比率过低,收入差距过大,使得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则进一步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增速还会继续放缓。从2011年GDP增速告别两位数以来,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增速逐年递减。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4%,第三季度GDP增速跌至近年来新低。卢中原指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是经济增速出现趋势性的放缓,而非短期的下行压力,增长速度“未来还会继续放缓”。他表示,按投入产出表分析产业链系数并预测未来,‘十三五’(2016-2020年)从8%下滑到7%,‘十四五’(2021-2025年)下滑到7%以下。”卢中原指出,这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减少,储蓄率逐步降低,投资增速放缓。这种中长期经济下行是客观规律使然,“不是想刺激就能刺激,也不是不刺激就下去了”。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中国经济如果继续下滑,应当引起重视。他认为,不能够把当前出现的经济下行、供需不足、通货紧缩等趋势性问题混同为新常态。郑新立表示,中国目前正处在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艰难爬坡阶段。当前总的态势是经济稳中趋降,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中国经济已连续四年处于缓慢下降态势,郑新立表示,若继续下降,中小企业压力比较大。“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如浙江的企业压力比较大,如果继续下滑可能会有一批中小企业关门倒闭。”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到8%以上“不太现实”,而6.5%左右“是一个相对乐观的判断”。此外,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强调,2015年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商务领域改革。重点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优化全球资源配置。高虎城提出,重点要抓好改善市场环境;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升走出去水平;推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合作等。
如何平衡改革和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旗下《中国投资参考》研究总监拉斐尔•哈尔平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前景取决于中国政府如何平衡改革和增长。中国政府暂停改革计划或者再像2008年那样推出庞大的刺激方案,来实现增长强劲复苏的可能性极低。然而,我们有几个理由相信,北京方面的政策计划将从明显偏重于改革,转向更加平衡改革与增长。
首先,有迹象表明,这种转变实际上已经发生。在2014年11月推出的稳增长举措包括,出台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降低基准利率以及大幅增加银行放贷。其次,当前的放缓危险地暴露出中国经济的断层线。例如,中国高杠杆水平的企业部门的偿债能力因利润暴跌而承压:在11月降息之前,工业企业的资产回报率降至银行平均贷款利率之下。这种经济状况的急剧恶化与中国改革的复杂性有关。就目前而言,中国还找不到替代传统增长模式的经济模式——而改革正是拿传统模式开刀。以影子银行业体系为例,中国需要削减影子金融规模,但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其他可比规模的融资方式。估计到2015年第一季度末,影子金融资产是未偿债券和股权融资规模的三倍多。同样,北京方面希望降低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但今年私人投资增长大幅放缓。这让人怀疑私人部门能在多大程度上填补政府投资下降留下的空白。所有这些都表明,由于缺乏可代替的增长引擎,如果不顾一切地追求改革而不考虑任何平衡性的支持措施,则有可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硬着陆。第三,北京方面在2015年应会有更大的运作空间。例如,让影子银行业体系与正式银行业部门脱钩已取得进展。中国人民银行现在应更有能力确保,信贷宽松举措不会导致流动性回流至政府不希望流入的行业。最后,为了继续推进其改革计划,中国政府需要稳定。经济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股市和债市扩张的前提条件。
很难说改革和增长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和国外的形势发展。中国国内媒体报道表明,北京方面为2015年制定了7%的年度增长目标。相信中国将不会让经济增长偏离这个数字太远。鉴于中国替代增长模式发展不足,指望改革实施将会是不间断的线性过程不现实。北京现在需要稳定增长以便推进改革,而且就短期而言,它可能准备先稳定增长,后推动改革。
2015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
据《巴伦周刊》报道,法国巴黎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陈兴动认为,中期来看,至少在2014到2016这三年,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将遭遇下行压力。2016年经济增速可能见底,但2015年和2016年改革力度加大后会出现一个新的增长模式。
2013年11月中国政府宣布了大规模改革方案,并于2014年出台了实施细节,这些方案将在2015年和2016年得以落实。总体而言,实施改革应当能够带来长期性的好处,但短期内将经历阵痛。在转型期相对降低经济增长预期是自然而然的。2014年经济增速低于7.5%的可能性非常大。
政府2015年应该还会设定增长目标,因为这是所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关键指标。但政府可能将从中吸取教训,把增长目标下调至7%,并对这一目标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
2015年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条件并不比2014年好。除美国外,所有的经济体都比预计的表现要糟。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反映出全球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令人们对全球超低通胀或通缩的担忧加剧。
在政策措施的扶持下,中国的出口自2014年5月份以来重拾强劲增长势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GDP)7.4%的增速贡献了0.8个百分点,而2013年为-0.3个百分点。2015年和2016年出口将难以保持这样的势头。根据模型计算,2015年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将从2014年预计的0.7个百分点降至0.2个百分点。
国内需求将从很大程度上受到固定资产投资的制约。10月份前,现有投资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增速放缓至仅11.5%,低于2013年10月份的18.2%。过去12个月,现有项目的投资预算增幅下滑了6.7个百分点,快于实际固定资产投资4.2个百分点的增幅下滑速度。鉴于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以及楼市的供应过剩,即便是政府也将试图保持基础设施的投资,20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从2014年预计的15-16%放缓至12-13%。
消费是2015年经济增长的唯一希望所在。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比官方的目标低2.5个百分点,意味着消费一直低迷不振。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反腐行动的影响。预计反腐行动的影响将转为中性,也正因为如此,餐饮业有望恢复增长。更加重要的是服务业的消费,预计服务业将继续建立增长势头,尤其是与消费有关的服务。
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预计2015年资本形成所贡献的GDP增长率将由2014年的3.2个百分点降至2.9个百分点,出口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将由2014年的0.7个百分点降至0.2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如果预计2014年和2015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7.3%和6.8%,2015年消费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必须提高0.3个百分点,由2014年的3.4个百分点提高至3.7个百分点。2015年实际消费增长率必须由2014年的7.0%提高至7.6%。
陈兴动表示,根据他们的观察,中国决策者准备好调低增长目标,但不希望调低幅度过大。7%的GDP实际增长水平可能会被接受,但这可能仍过于乐观,或许需要付出政策努力才能实现。
投资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仍是关键驱动力。这表明政府将不会只为了实现短期增长而批复项目,而是将关注长期前景。在以下领域肯定会有许多投资机会,包括保障房、铁路、机场、水利灌溉、地铁系统、医院、养老院、核电站、太阳能、风能、环保和降低污染。
消费政策。消费是关键,但刺激消费的难度大于刺激固定资产投资。不过,国务院已确定了六个将努力推动的消费领域,即扩大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以及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
货币政策。预计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幅和信贷增幅仍将在12.5%。这一增幅能确保大多数旧债得以进行滚转,以避免金融风险成为现实,同时也能为新的经济增长提供资金。由于定向货币宽松措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中国央行可能会重新采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降息。
降息趋势可能已经开启。考虑到超低的通胀率、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下降、经济增长乏力以及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进一步降息的压力依然很大。预计央行2015年可能在第二和第三季度各降息一次,每次降息25个基点,而且为了减少来自商业银行的阻力,存款和贷款利率的降幅将一致。虽然中国央行一直在抵制市场的呼声,但仍可能在2015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到三次。央行将利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抵消货币市场冲击。原因有三点:第一,当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的存款计算口径后,商业银行将必须交存必要的存款准备金。第二,在存款保险制度生效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抵消该制度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外汇占款增长放缓,且央行将减少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其他工具实施的定向宽松措施,我们预计基础货币供应量将放缓,在这种情况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能够维持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财政政策。尽管政府明确表达了在201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意图,但实际上却并未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事实上,在反腐运动的影响下,许多预算支出都被推迟。很多获得地方财政支持的项目都受到检查及复核。根据修订后的预算法以及国务院有关地方债务的指导方针,2015年的总体预算赤字预计将会增加,政府将动用闲置的财政资源应对地方融资不足及现有地方债务的问题。另外,根据政府行政管理的负面清单,多种收费将被取消或废除。
人民币汇率。不仅仅是中国政府,市场也倾向于认为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自2014年3月将人民币兑美元日浮动区间扩大至2%以来,中国央行入市干预的频率已大为降低。人民币兑美元将承受贬值压力。从理论上讲,在日本推出第二轮量化及质化宽松措施(QQE2)以及欧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中国也应该有让人民币贬值的强烈动机。但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让人民币贬值以获取短期出口效益之间进行权衡后,估计仍会把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作为其基本政策。预计美元将在人民币6.0-6.30元的范围内波动,6.10元为该区间的中线。
从2015年开始,实施改革方案将是政府工作的主题。
国企改革。民间资本将被允许进入那些过去被国企垄断的行业。地方政府将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机出售部分地方国企的资产,从而降低负债率并为新的地方性项目提供资金。国家任命的国企领导人将面临薪酬大幅下调的局面。但是从管理国企向管理国有资产转变并大幅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将面临更多困难。
户籍制度改革。自从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发布以来,在放开符合资格的农村流动人口进城落户方面进展缓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市政府在制定执行细则方面遇到了困难。预计各个城市的落户要求将各不相同,整体落户人口数量或许低于最初计划的每年200-300万人。
土地改革。土地使用权交易方面的变化已经令市场感到振奋。中央政府的政策是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这样一来那些离开了农村、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就会愿意转让自己的权利。这一改革已经在许多地方启动。预计2015年起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将加速。有鉴于此,中国的农业生产将迈进新时代。农村流动人口可能增加在城镇地区的购买力并促进城镇化进程。
金融改革。中国央行11月30日公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表明等待已久的存款保险制度将于2015年上半年开始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先决条件。除了11月22日的降息之外,央行还允许存款利率在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此举有望扶持小型民营银行发展。另外,藉助着沪港通项目、央行降息和地产市场看跌的东风,中国A股市场获得了强劲的复苏动能。预计中国股市未来将有一个朝有利方向发展的新基础。同样,国债、公司债市场也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了让人民币继续完成国际化进程,中国将加速开放资本项目,设立更多的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这可能会改善上海自贸区的运营情况。此外,广东、福建、天津、重庆等地的自贸区也有望于2015年获批。
财政改革。根据预算法修订草案,市级、县级政府将再也不可以直接从市场借款。取而代之的是,省级政府可以发行地方债,募得资金供给省政府预算和市县政府,但必须在中央政府的债务配额之内,而且必须获得省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中央政府将会大幅度削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比例,同时大幅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以提高地方政府分配财政资源的自治权。从财政支出义务的观点来看,通过遵守权责平衡的原则,中央政府只需要为义务教育和执法成本划拨款项。
市场对于三大领域尤其关心,分别是房地产、金融风险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前瞻。中国的房地产/住房市场总体将保持回调模式,但不会暴跌。部分二线城市以及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住房市场将继续面临供应过剩的问题。但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住房市场将获得政策放松的扶持。这些城市的住房销量和价格可能经历积极和向上的变化。预计金融风险将恶化。随着经济增长、盈利和现金流的减速,债务违约将可能增多。影子银行债务(不受监管或由非金融实体运营的债务)将可能是最严重的。尽管表内信贷资产是安全的,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显然一直在上升。这会导致危机吗?不会,因为外界的共识可能是,之所以爆发危机,是因为缺乏领导力。我们都认为习近平的领导力很强,短期内出现系统性或地区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应会降低。“十二五”规划将于2015年结束,中国政府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鉴于过去四年中国的目标完成情况,中国在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时需要更加实际。“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包括: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到2020年使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通过改革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中国成为一个法治社会;大幅减少污染;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
2015年中国经济将软着陆
多年来中国深受经济可能“硬着陆”担忧的困扰。人们担心金融市场崩盘,不良债务发生危机,物价出现通缩,经济增速大幅放缓,进而或导致政治局势出现动荡。政府在力求平衡改革与增长的举措可能会给经济施加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分析师们认为,这将是一个“软着陆”的过程,是经济增速趋缓而非全面萎缩,且物价水平将维持稳定。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姚炜便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她预言经济放缓将是一个可控的过程,是一种新常态,经济增长的速度变慢但质量更高。尽管她观察到,改革使得政府对经济和市场长期以来的支撑力度减弱,进而增加了下行风险,但她也看到,北京方面愿意通过刺激措施来减轻此类改革所带来的阵痛。姚炜在一篇报告中写道,中国预算内财政赤字将会扩大,且由于货币干预减少,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已成为并将继续作为央行的常规操作。
许多其他的专业人士也预计中国经济将软着陆。例如,高盛团队预计,受潜在增速回落、信贷减速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持续挑战影响,2015年中国GDP增速将放缓至7%,2014年预期增速为7.3%。高盛认为,基本没有出现全面通缩的风险,因为如果经济增速或通货膨胀大幅放缓,决策者们会迅速加以应对。日本式的通货紧缩被视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一个威胁,因为11月份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升幅从上年同期的3%降至1.4%,而环比则出现下降。但高盛表示,物价下行,至少从外部来看,应对经济构成利好而不是阻碍,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对中国的消费者及其能源密集型产业带来提振。高盛分析师还表示,同样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应该也会对中国经济有所助益。预计美国经济增速将超过3%左右的趋势增长水平。
和高盛一样,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也预计2015年经济增长率为7%,而且预计物价不会构成多大的威胁。凯投宏观表示,他们认为通货紧缩担忧过头了,认为物价疲软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还称,事实上这应该令大部分公司和家庭受益。
摩根士丹利也赞成2015年增长率7%这一共识,称房地产投资增速疲软可能将是2015年总体GDP增长的一个重大阻力。但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们认为,经济有政府托底,政府会出台更多政策来帮助稳定增长、为改革铺平道路。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承认,一个更艰难的情境可能出现,GDP增速可能放缓至6.6%——也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硬着陆,但也不是那么“软”。如果正在进行中的房地产市场调整结果证明比当前预期得更剧烈,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减速,那么上述情况就可能发生。但同时,摩根士丹利也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可能比预期更温和。再加上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的推动,中国经济增速至多可能达到7.3%。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印度制造”难追赶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有一个目标特别突出:加倍努力把印度打造成一个可以媲美中国的世界制造中心。印度制造业的脆弱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来。制造业仅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尚不及中国的一半。没有哪个亚洲穷国是凭着如此弱的数据晋级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所以,莫迪在2014年9月大张旗鼓宣布的“印度制造”计划显得非常紧迫。
印度在某些高科技制造行业具有优势。福特、现代等许多公司都在该国经营着世界最先进的工厂,工厂里配备了大量机器人。许多跨国汽车制造商把印度视为一个重要的出口基地。但是,印度在服装和电子产品等低技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上比较逊色,这引起了担忧,因为到2030年前,印度每年必须创造出1200万个新工作岗位,才能满足即将到来的人口激增大潮所带来的就业需求。
诺基亚的事例就充分体现了印度的这些困难。直到2014年,这家芬兰科技集团还一直在金奈经营着一家现代化水平非常高的大型工厂,雇用了约8000名工人,向全球各地出口产品。当地围绕该工厂建立了一条供应链,吸引了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富士康等公司。但这一切都发生在印度税务部门盯上这家企业之前。两项有争议的课税要求,导致将该工厂移交给微软——作为一项全球收购交易的一部分——的计划落空。如今,该工厂将被卖掉或关闭,将工人和供应商都置于危险之中。
更糟糕的是,今后其他手机生产商不太可能像诺基亚那样做,以免重蹈覆辙。尽管国内需求急剧上升,但Micromax等本土生产商几乎完全依靠中国供应商。中国的小米打算在印度发展,计划在班加罗尔设立一间研发实验室,但起码到2016年才会在当地进行生产。在印度寻求在制造业取得成功之时,手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应是一种理想的选择。然而,行业组织警告称,2015年印度手机出口可能下降至零。
扭转这种趋势将很难,使得莫迪本来值得称赞的“印度制造”计划所取得的有限进展更加令人沮丧。“印度制造”的说法成了曲意逢迎的实业界人士的口头禅,但没能推动多大政策变化。“归根结底,说得多,做得少,”莫迪所属党派的一名前部长哀叹道。
经济学家阿尔温德•帕纳格里亚(Arvind Panagariya)表示,这种缺乏具体措施的情况确实令人失望,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依然是印度经济的最大希望。他主张,“印度制造”计划应被视为印度有必要进行广泛改革的一个理由,比如废除过时的劳动和土地征用法规。这非常合理,但也令人警醒。它表明,印度要实现制造业抱负,就必须在所有经济领域进行艰苦卓绝、乃至不太可能完成的变革。
更糟糕的是,亚洲制造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这使印度的任务变得更加棘手。廉价劳动力依然是一个优势,但要吸引跨国企业转移生产地点,物流和能源成本等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印度在这两方面并不占优。即使在中国运营的制造商面临薪资上涨的压力,也并没有出现大批制造商转战印度的迹象。
然后,需求也是一个问题。“整体而言,世界不大可能容纳另一个类似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印度央行行长拉古拉姆•拉詹12月在警告打着支持制造业的幌子在关税方面暗中向个别行业倾斜的做法时这样表示。
这并不是说印度不可能有所进步。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对25个出口大国的制造业成本进行排名,印度仅次于印尼,排在第二位。印度制造业面临着无数的障碍,但反过来这也表明,印度至少有可能去除这些成本中的一部分,比如通过改革过度严厉、打垮了那家诺基亚工厂的税制来使成本降低。
技工缺乏也可能成为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的另一个短板。数十年来对培训的忽视使印度的技术工人非常少,电工、瓦工和管道工奇缺。这意味着印度可能浪费了潜在的人口红利。印度每年有1200万人加入劳动力大军。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未来十年中国将减少600万劳动力。“目前,印度还是一个只看重知识和文化,不注重技能培养的国家,”印度雇员联合会总裁Rituparna Chakraborty称。中国引导部分初中生加入正规的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帮助中国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与此相比,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印度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只能参加政府运营的工业培训学院(ITIs),企业管理者称这里的管理很薄弱,而且接受的常常是过时的教育。比如,ITI汽车技师教学大纲包括大量有关化油器的内容,这种装置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淘汰了。根据印度政府的数据,培训匮乏意味着印度每年仅有350万工人接受技术培训,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是9000万。不但缺少适当的培训,印度种姓制度还对体力劳动力者存在偏见,通常将可能弄脏手的工作甩给处于最底层的人。因此,印度政府数据显示,建筑行业技术工人的比例仅占十分之一。
根据政府的目标,到2022年,政府将给5亿人提供一定量的技术培训。但是,Godrej Group等私企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自己招聘并培训技术工人。“我总是说,在印度没有失业,只有未被雇用者,”Adi Godrej说道。该集团业务广泛,从消费性商品到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建筑企业Larsen & Toubro称,2015年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在经历印度经济过去两年的低增长后,该公司正计划加大投资。L&T去农村招工,随后将他们集中到培训中心学习,孟买市郊培训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年轻人在这里练习砌墙、搭脚手架,每年从培训中心毕业的学生多达两万人,其中很多人加入了L&T。
即便如此,各家企业仍难以找到愿意来工作的人。尽管数据显示紧缺的管道工和电工的工资要高于低层次的IT工程师,多数年轻人仍不愿从事建筑和制造业工作,而是倾向于少些体力劳动的工作。在L&T孟买郊外的培训中心,25%今年参加培训的人中途离开了为期三个月的课程。“有些人不情愿……参加这种活动,”L&T企业基础设施和服务部门执行副总裁Ajit Singh说道。“农村的年轻人习惯于呆在村里舒服的地方,不想去项目工地。”分析人士称,亟需政府给予最强力的推动。政府已经开始放松了数十年来的劳动力管理规定,尝试将分散到不同部门的监管职能集中起来。莫迪也已表示要将技能培训作为其“印度制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议会通过的一项计划使雇主更容易雇用到为期两年的学徒工。分析师表示,印度需要改善工业培训学院的质量,并与民资合作改进学徒工计划。“(‘印度制造’)计划的方向是正确的,”摩根士丹利亚太首席分析师Chetan Ahya称。“但是,在关注技工队伍数量的同时,决策者还需要重视技工项目的质量水平。”
印度成功把自身打造成一个中国式出口强国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能在这条路上走出一段距离,对印度的发展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在莫迪思考2015年的首要任务时,他或许会想到,完成计划的一部分总比完全不作尝试好。
(综合消息)
低油价或将成为新常态
2014年下半年油价暴跌颠覆了全球经济预期,而如今分析师和投资者已将低油价视为新常态。投资者和交易员表示,鉴于美国石油产量持续上升、全球增长乏力令需求受抑,油价在2015年下半年之前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市场参与人士称,全球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需要好几个月才能缓和。生产商减少生产是逐步渐进的,而且消费者也不可能立即改变消费习惯。分析师称,随着第二季度冬季取暖油需求消退,油价可能进一步下跌,美国司机将从廉价汽油中获益。另外,随着许多实力较弱、杠杆水平较高的公司难以应对低油价冲击,银行人士和投资者预计能源行业将出现新一轮并购浪潮。
摩根大通全球石油策略负责人戴维•马丁称,石油市场尚未恢复平衡,因此有理由预计短期油价将进一步下行。摩根大通预计,油价将在今年第一季度触底。该行预计今年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均价为每桶82美元,美国原油均价为每桶77.25美元。
全球原油市场正在适应供应充足和全球增长乏力的现实。得益于新技术令油企能够开采页岩岩层中的原油,美国原油产量已经飙升到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原油进口量已经从2005年日均1080万桶的峰值降至2014年9月750万桶的水平。这导致原油出口国竞相将原本出口至美国的原油卖给其他市场,其中主要是亚洲国家。
由于2014年夏天出现原油供过于求的现象,很多企业和分析师曾呼吁由12个产油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减产以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欧佩克在其11月会议上拒绝减产,油价应声下跌。在欧佩克不作为的情况下,单个公司或产油国就要减少石油产量,削减现在的过剩供应。分析师预计,现在全球石油供应每日过剩200万桶。但油企一般先会减少钻探新井的投资,之后才会关闭现有油井。这意味着放缓供应增长步伐需要数月之久。而且随着油井钻探的效率提高,很多页岩油生产商即使按现在的油价生产原油也依然有钱可赚。
从需求方面看,低油价应该可以刺激举步维艰的全球经济。消费者可以节省下来汽油开支,去购买更多其他商品。美国的驾车人将尤其受益,因为在美国,油价下跌一般会迅速导致汽油价格下降。这一点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后者有时会因为汇率波动或燃油补贴等因素而影响汽油价格下跌的幅度。但由于汽油价格多年高居不下,消费者已变得更加精明,他们的汽车效率也因此更高。因此分析师称,虽然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可刺激需求,但需求不会立马活跃起来,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之际。当然,地缘政治事件或欧佩克决定引发原油供应突然变动可能会造成油价高企。除此之外,大多数市场观察人士预计,2015年下半年供需平衡后,油价将有所回升。但分析人士称,原油交易再次回到每桶100美元可能是多年以后的事了。Vitol的泰勒说,油价每桶60美元所维持的时间长度可能比目前市场预计的要长。
(WSJ,2015.1.2)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向地方债“动刀”
据中国审计署的调查,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地方政府旗下的投资公司,即“融资平台”的债务余额约为6.97万亿元。较2010年底的上次调查时增加了40%。关于占其中71%的约5万亿元,地方政府负有明确的偿还责任,而剩余的29%则为危机时有可能承担救助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整体的债务余额约为17.89万亿元。从不同债务人来看,融资平台所占比例最多,占地方债务整体的约40%。剩余的则为地方政府旗下的国有企业及各种团体的债务等。继审计署的调查之后,中国财政部也向地方政府做出了将该政府负责的债务进行甄别的具体指示,预计今后中国地方债务余额将更为明晰。美国评级公司标普(S&P)的分析师钟良表示,中国推进的地方财政改革可以抵消增长率低下及房地产行情恶化给地方财政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开始着手改善地方债务问题。江苏和新疆的地方政府已经明确表态,对于下属基础设施投资公司新发行的债券“不提供担保”。在中国,类似投资公司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持,轻易筹集资金,并不计后果地将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开发。而根据新方针,将通过增加债券发行的难度,来缓解地方政府的过剩债务和投资。
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在中国被称为“融资平台”。此前,地方政府大多在不明确表示提供担保的情况下,让下属投资公司筹集资金,并代替其进行道路和公共住宅建设。2014年12月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政府100%出资的投资公司——乌鲁木齐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宣布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将暂停10亿元债券的新增发行。
此次债券发行被迫暂停的原因是,乌鲁木齐市政府15日宣布撤销此前印发的“将2014年乌鲁木齐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债券纳入政府专项债务的通知”。此次筹集10亿元资金原本打算用于建设经济开发区的道路,但即使建设道路也难以实现盈利,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债务偿还将无从谈起。之前已敲定买方,而且发行程序也已完成,但突然暂停发行。
12月12日,江苏省常州市政府下属的投资公司——常州天宁建设发展公司也因政府宣布不承担偿还责任而决定推迟债券发行。
在中国,地方政府原则上被禁止发行地方债,因此类似投资公司一直是地方政府变向进行基础设施开发的主要手段。也因此,在中央政府难以完全掌握全貌的情况下,隐性贷款不断膨胀。这也成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地方财政的怀疑日益加深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对地方政府不透明的财政惯例“动刀”,中国财政部要求地方政府在2015年1月5日之前,弄清截至2014年底应偿还的债务余额,并申报相关金额。乌鲁木齐和常州两市的决定就是据此采取的措施。由于两市明确提出不提供担保,因此相关债务将不被作为地方债务来纳入计算范围。
但目前各方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将如何处理存量债务。地方政府为了压缩向财政部申报的金额,如果对存量债务也明确表示“不提供担保”,必将遭到金融机构的反对,市场很有可能出现动揺。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向类似投资公司提供资金的前提是能获得政府的支持。截至12月24日,仍然没有地方政府明确将如何对待存量债务。
中国国务院计划在2016年左右禁止地方政府下属的投资公司进行融资。与此同时,将在一定条件下解禁发行地方债。今后地方政府将能直接通过发行地方债来筹措财政资金。
在引进市场纪律之后,由于资金层面的制约,地方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将越来越难以像过去那样不考虑盈亏进行大规模投资。作为与民间住宅投资并驾齐驱的增长火车头,地方的基础设施投资在2015年以后必将进一步减速,这也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构成下行压力。
(综合消息)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