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智库强国的智库战略和全球智库的发展大势,民营智库普遍都是最有活力的智库类型,也是未来世界智库的主流和潮流。
中国的大国建设需要智库推动,尤其是新的民营智库的力量。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在中国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与经济地位的提升相比,中国智库在软实力方面还远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虽然说中国也拥有不少的官办智库,它们中不少也可以与美国智库“对等”,但在智库的国际化和相对独立对政策的影响力而言,还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水平,民营智库还凤毛麟角。
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高发期”———不论是在国内领域,还是在国际领域,中国都需要对大量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有建设性的研究,这意味着中国社会对智库机构有更多的现实需求,民营智库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智库机构的真正大繁荣大发展,还需要寄望于民营智库的发展。掌握着行政和决策资源的政府,在新的形势下,应以更宽松、包容、支持的心态,来鼓励民营智库对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的参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建设。
1. 民间智慧:大国智库的基础
一个现代化大国的智库体系,民间智慧也是其最坚实的基座。在智库发达的成熟国家和社会,民间智库是主流,发挥着主导作用。
作为中国思想市场的新生力量,民间智库已开始登上中国的政策影响舞台,开始能对政府决策、社会关注产生影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劲旋律,中国民间智库的发展势头喜人。不管是从它出生的那天起就属民营性质,还是由政府“断奶”脱胎换骨(事改企),民间智库很多保持着思想的独立性,代表着民间智慧的声音,为科学决策和公共政策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但民间智库也有其成长的烦恼,获取资金和信息、参与政府和公共事务的渠道比较窄,自身发展受资金、信息、政策、技术、人才以及“官场世俗”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想唱出中国政策好声音,尚需在步履艰难中踯躅前行。
在发达国家,智库被称为同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第四大机构,可见其对社会决策的巨大效用。但是,中国智库到现在为止,所发挥的作用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智库都非民营性质,但这就像是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任何民营私营企业一样,智库之间缺乏竞争就会存在问题。中国需要多元、多类型的智库,然而,目前的社会环境并不乐观。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亟须加强,迫切需要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民间智库。无论从国家进步、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还是从国际竞争、国际交往的角度看,时代都在呼唤民间智库的发展,呼唤代表公共利益的声音,呼唤着能代表国家形象、国家软实力的民间智库在全世界发出中国的好声音。
作为民间智库的探索者与实践者,我们对中国民间智库前景既充满乐观,同时也有担忧。民间智库对中国的崛起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当代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民间智库?民间智库大繁荣还需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这些既是民间智库建设无可回避的问题,也攸关大国智库建设的成败。
2. 民间智库发展繁荣三要素
民营经济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在于其在产权机制、经营机制、创新能力、动力机制和功能互补作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更少受到体制的束缚。当今中国智库发展最大的障碍,同样是体制问题。因此,中国应借鉴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放手发展民营智库。恰如中国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民间智库也必将在深化改革中成为中国智库发展的新生力量。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国智库的大发展,中国智库的大发展离不开民营智库的大繁荣。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公共化,政府公共决策越来越需要来自民间的智慧和社会的声音,民间智库在中国智库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并与中国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越来越紧密相连。
而民间智库能否大发展大繁荣,决定性的因素有三:
(1)民间智库的侧重方向
民间智库因其运行的主体来自民间,运行的支撑依靠民资,因此属于非政府类。若按官办智库与民间智库的二元划分,那么民间智库的主体包括两部分,一是依托于大学、科研院所、社科院等机构的高校智库,二是独立型民间智库。
民间智库由于势单力薄,缺乏应有的地位以及资源、信息、资金等,很难与官办智库身份对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政府不容易改变传统模式求助于民间智库,就连民众、社会对民间智库也持质疑的态度。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权机制最需要来自民间的思想和声音,但民间智库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思想影响下,很难有突破传统思维的空间,更多参与政府决策。官方政务咨询自有行政级别、学术地位、专家团队以及影响力等都声名显赫的官办智库来担任,几乎不太可能让民间来参与。
一些高校智库运行的力量虽来自民间,无法与中央党校、国研中心等官办智库抗衡,但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而民间智库无论是地位还是力量,都属于最微弱的群体。民间智库要想发出智慧的光芒,必须另辟蹊径,走特色道路,引起政府的注意和重视,引起民众和社会的支持。存在即合理。只要选对政策研究侧重、选对方向,真正是在为科学决策建言、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代言,民间智库必然有其发展的春天。
(2)民间智库与建言献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中国越来越需要不依赖于政府和任何集团利益、独立的、能代表公共利益的声音,这就最需要民间智库的民间思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其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需要民间智慧和更多的智慧。
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方式加速转变。未来拼的不是劳力,不是产品数量,而是科技和人才,是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将伴随着思想智慧的百花齐放,因此咨询公司、民间智库、人才中介、科技中介等,将成为中国智慧产业的生力军。
其二,中国的政治文明需要民间智库参政议政。
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政权高度集中,能够过问政治的不是官员也是“客卿”、“幕僚”或“智囊”之类,一般普通百姓根本干预不了政策,其声音很难到达官场并能触动上层进行变革。而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应该是我国思想智慧产业发展的春天和里程碑,它开启了人们禁锢已久的内心,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智慧、尊重科学技术、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政治文明摆上了重要地位。中国在政治文明的道路上更加趋向于民主、协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习总书记也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更是对智库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3)民间智库与公共利益
一个繁荣的国家需要繁荣的思想,一个政治文明的国度更需要不同的声音参与到政治上来,参与到政府决策上来。在官方的声音、官办智库的声音越来越受到质疑的信息化时代,民间声音、草根思想更容易接近本质和事实,往往能反映出最广大的最根本的公共利益。尤其是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需要澄清事实和解读的时候,社会也愿意倾听有公信力的非官方的声音。
正是在政府最需要民间思想的背景下,民间智库开始从灯火阑珊处走向思想市场的繁荣、辉煌和荣光。最近一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刘延东副总理都对建设新型智库做出了重要指示。这预示着,中国的智库发展即将迎来美好的春天。
那么,中国的民间智库如何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发出中国好声音?
从根本上来说,首先,要坚守民间智库的安身立命之本,最为重要也最难能可贵的是思想独立,力排利益干扰,注重专业化,影响和推动科学决策。其次,是民间智库应选择好研究方向,提出的观点、思想和主张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政府和学术界以及公共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只有那些对政府公共政策和社会公共生活产生影响的专业研究机构才称得上是智库,一个合格的智库必须对社会发展担负起公共责任。再次,是要有 “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意识。最后,是要走向世界,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世界影响力。(文章节选自《大国智库》主编 王辉耀 苗绿 人民出版社出版)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