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发展建议通过结合专家访谈和指标排名结果提出,偏重专家观点。评价体系初建,难免鄙陋,且本研究评价体系的客观指标侧重“可感知性”,即大部分指标都是公众能通过公开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的信息。但部分智库并未针对公众开放自己的信息,导致部分智库业内公认的一些知名机构在评分上表现不尽人意。因为单纯用客观指标得分评价可能使结论有所偏颇,所以在讨论智库发展建议时,我们更多以访谈专家的真知灼见为依据。
第一节主要发现
活跃智库的地域分布趋于集中
政府研究机构、社科院、高校系统是以前各级决策机构的政策咨询对象。但不同机构因为发展过程不同,只有部分机构跟上了历次转型的步伐而成为活跃智库。近年新兴的民间智库根据市场特征自我选择了地点。将两种来源的活跃智库综合起来,就可以看到目前活跃智库集中在东部地区,在东部又主要集中在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详见表3.3和表3.4)
我们根据收集到的客观数据初步排名后,得到得分靠前的智库(前40名),具体见表5.1。
表5.1 中国顶级智库的区域(单位:家)
区域 |
北京 |
上海 |
海南 |
河北 |
数量 |
33 |
4 |
1 |
1 |
从粗排结果来看,活跃智库中影响力靠前的智库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在官办智库转型和民间智库兴起的过程中,智库也开始趋于向政治和经济中心集中。这与其他国家的智库分布情况类似,智库集中在政治和经济中心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智库组织形式多元、智库行为方式多样
由于各智库的来源和发展路径不同,所以我国现阶段的智库群体在组织形式上呈现多元性,在智库的经营管理上呈多样性。目前我国的智库从组织形式上来讲主要包括三种:政府智库、事业单位智库和民间智库。
政府智库通常就是政府机关的组成部分,因为与决策机构有天然的关系,所以行事方式也与其他政府机构类似。
事业单位智库主要包括各级社会科学院、高校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直属于政府机关的具有培训职能的机构。这类智库的一致特点是都具有教育或培训职能,机构设立的目的或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才。研究只是这些机构的学者的部分工作。
民间智库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机构,一种是注册为公司的机构。“民办非”通常需要挂靠在某个机构下才能获得注册。不挂靠的情况下,民间智库只能注册为公司。
虽然理论上来讲,智库的组织形式本身虽然对于智库的运作方式没有影响。但事实上,智库的组织形式是智库组建和发展的表现,而智库的起始与演进决定了智库的行为方式。比如政府智库因为容易接近决策机构,所以在构建影响力和募资方面的活动很少;事业单位智库因为有教学支撑机构运转,所以其内部的研究机构学术性更强;民间智库注重宣传和推广,一方面有助于建立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吸引捐助和项目。
政府研究机构天然地具有较高政策影响力
政府研究机构是我国最早的智库,对我国的公共决策起到很大作用,做出很多贡献。政府研究机构设立的本意便是咨政,因此天然地对政策有较高地影响,但政府研究机构的贡献却不为人之,除了个别研究机构外,几乎没有公众影响力,这与政府研究机构注重服务决策,而忽视社会引导有关。
政府研究机构的研究通常属于决策机构的决策链的一环,因此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更大,但同时也因为政策研究附属于决策机构中,往往也只能参加调研或综合工作,无法在研究上深入。
政府研究机构的研究本身也会受到上级机关的影响。研究的本来目的是理清现实,确定来龙去脉,提出备选方案,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决策。但政府研究机构的研究可能不是客观研究,而是为上级机关期望做出的决策寻找依据,使得智库研究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事业单位智库的研究学术性质浓厚
社科院原本是很接近外国文献中对智库定义的机构。但中国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知识,主要功能是传承文明,而服务对象则是广义的学生。于是社科院与高校变得很相似,以教学为主业,研究也是为教学服务。还有国务院和党委直属的学院、党委和培训中心等机构,也是以干部培训为主,研究为辅。
智库是以研究问题为主,服务对象是政府和企业,要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对策,而不是研究知识,产出学术。高校智库,由于存在社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都是研究人员自己选题,研究常常因“脱离现实”而受到垢病。智库研究的特点是交办委托、现实调查和集体研究,但学术研究的特征是自选主题、文献研究和个人研究。因此学术研究并不能代替智库研究。
此外,高校和社科院现在都注重申请到课题经费,并以此为标准考核研究人员。部分项目是国外机构资助研究经费,从委托的角度来讲,研究就是向国外机构负责,等于将国内的研究资源交由国外力量支配。
民间智库的发展时间尚短,缺陷明显
民间智库是近十年左右才兴起的智库群体。很多民间智库是退休的官员或知名学者组建,这些智库具有较好的影响政策的通道,但这些智库也常常存在严重的“一人智库”现象,即以一名知名官员或学者为核心组建的智库。“一人智库”的问题是可持续性,而且智库核心的高度和走向决定了机构高度和走向。
还有一些民间智库是由咨询公司或调查公司转型,这类智库具有一定的研究积累,而且长期接触社会和市场,了解社会热点,因此擅长将研究结果推广给公众并产生社会影响,但常常研究不够深入,而且有追逐热点之嫌。
此外,这两年又出现一些由懂媒体、懂造势的企业人或媒体人负责组建的智库,体制灵活,在短时间内就产生了较高的社会影响,并对公共政策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类智库的研究基础尚不稳固,甚至有些专家不满这些智库的研究观点成熟也敢往出放。
第二节智库建议
政策建议
综合目前的智库现状和专家意见,我们建议政府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各类智库的转型和发展:
首先,决策机构可以建立能让各类智库都能参与决策的公共决策体制。
其次,决策机构可以建立智库竞争机制,比如政府项目和课题的公开申报机制,智库资助经费的申报渠道,以及智库机构的注册管理制度。
最后,决策机构可以帮助智库人才流动机制和研究成果交流平台,比如推动智库研究人才流动,建立中国特色的旋转门机制等。
智库建议
不同类型的智库面对的问题不一样,但我们仍然总结出几个对于适用于各类智库的建议:
研究专业化 智库研究的专业化包括三方面含义:首先,智库要有专门的分析工具,针对某类问题有自己的理论、分析标准和分析框架,从而能找到专业的解决方法。智库的责任是提供自主研究的结论和方案,并不需要引导性预测。其次,智库要意识到自己在公共决策中的特殊作用,智库可以通过与国外智库的对话,除了可以探讨和学习他国经验,还能将部分外交事务在成为外交问题前化解。
最后,智库要视野更阔,让专业人员更多样,而可以通过智库联合让研究结果更加客观、有效。
分工职业化 民间智库的研究转化能力是关键,研究能力得到同行认可需要长期业内口碑来确立。因此智库需要两个基本的核心能力或核心团队,一是有研究团队能产出思想,能提出政策建议;二是有好的职业团队把研究结果转化为产品,能将产品转化成政策,而且还要能在大众、政府和国际上自我推广,获得资金支持。
影响国际化智库在国际事务上除了扮演资政的角色外,还需要成为舆论战场的主力军。智库不但要为政府就外交事务提出建议,而且要能直接参与到外交事务中,比如与国外智库沟通、对话和交流,非正式地替官方处理部分外交事务,或者通过传播渠道为政府赢得国际舆论。
运营市场化新型智库的研究和建议应该符合智库市场的需要。智库需要有明确的市场目标,行为方式需要贴地气。智库的思想、传播、募资等都需要接受市场化竞争的考验。除此之外,智库的研究、传播、募资和行政等人员薪酬和选拔都要习惯于市场化。
发展产业化智库也是一个产业。成熟的智库产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知识和竞争规律。产业化的智库不仅能够自我良性发展,而且能够根据行业环境的变化而自我适应和演进。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