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智库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目标,确定了方向。意见在什么背景下出台?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亮点?对我国智库建设工作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全程参与起草工作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
“我国智库目前的发展跟不上决策需求的发展”
问:这份意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智库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事实上,智库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很多机构来进行公共政策的研究,发展到今天,我国可以说是一个智库大国。近些年来,智库为我国改革开放出谋划策,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我国的智库虽数量众多,但缺乏高水平的一流智库,而且分散在不同机构、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低层次重复劳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是极大的浪费。
当前,我国的智库发展状况与政府决策需求存在着差距。从国内来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比较优势都与以往迥异;从国际来看,如何在异常复杂的局势中为我国营造一个积极的国际氛围,这些问题都亟须智库来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意见。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意见的出台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亮点:国际视野+中国国情+全面性
问:请您谈谈意见都有哪些亮点?
答:首先,意见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既然是要建设新型智库,就要遵循智库运作的一般规律。我们研究了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先进智库运行经验和教训,在起草过程中进行吸收和借鉴。
其次,意见始终密切联系着中国国情。新型智库的“中国特色”,首先就是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和美国、欧洲等智库不同,我们的智库更多地立足于在体制内推动政策调整完善,为公共政策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意见的全面性令人印象深刻。它对智库发展涉及的主要方面都做出了阐述,指明了改革发展方向。如:对智库发展格局,包括社科院、党校系统、科技智库、党政政策研究机构等都指出了发展方向,对不同智库定位、人事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国际合作管理制度等都做出了全面权威的规定。
“药方”:保障经费来源+深化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人事制度
问:我国智库的发展目前主要面临哪些瓶颈?意见又开出了什么“药方”?
答:总的来看,中国智库的各项制度基本参照政府机关或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的体制设立,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与智库的有效运行尚不适应。打造新型智库,一定要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这说到底是一个改革问题,是体制机制的创新问题。
首先是经费保障问题。我国智库目前很多具有政府背景,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同时存在,很多智库缺乏稳定经费来源。对于那些要打造成高端智库的,政府应承担起保证基本运行的责任,否则就会出现一些为了生存而走偏的现象,脱离应有的客观中立立场。
第二是经费管理制度问题。与以绩效为导向的西方智库经费管理方式相比,我国智库的经费管理方式是以过程导向,重物不重人,物的价值算得很清楚,而人的智慧不能体现。可恰恰政策研究最重要的是人的创造性。因此,意见提出了智库要深化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就是要花更少的钱,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
第三是人事制度改革。目前,我国大量的智库在人事制度上参照事业单位,突出问题是人的流动性不足,活力不足。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好的体制机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让顶级人才到智库工作,来了能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这需要更多的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出好建议+启迪民智+发出“中国声音”
问:按照意见要求,合格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达到什么要求?
答:智库最基本功能是服务科学决策。一个好智库,要对决策者提出好建议;给公众准确提供信息,启迪民智,为公共政策出台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让国际社会听到中国主流的声音,准确、正确地评价中国,营造一个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
问:展望未来,意见将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起到什么作用?
答:意见的出台,对于整个中国智库的建设水平、改革创新将起到一个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方向和目标已经明确,需要各级智库结合单位具体情况推进改革。未来中国智库会呈现一个多层级、多领域的智库系统,既有综合性智库,也有专业性智库。每个智库都需要找准定位,整体上形成一个多层次、多领域、专业化分工、有机协调的良好格局。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演化过程,一方面会在短时期内迈大步前进,但另一方面也不会一蹴而就。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