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磨合与塑造: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常态——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2014—2015)》发布

发布时间: 2015-01-26 08:56:18    来源: 社科院专刊    作者: 邓之湄    责任编辑: 张林

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在京发布《磨合与塑造: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常态——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2014—2015)》。

该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与结构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性调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趋稳,但安全关系和安全结构复杂多变,突发性事件仍难避免,风险升级可能性依然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出现新的磨合与互动,中国塑造安全环境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显著增强。

2014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从年初较热到年底逐渐趋缓。报告认为,总体来看,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带来的风险,以及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

中美关系、南海问题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热度较高的两个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蕴岭表示,美国对中国周边地区安全空间的战略挤压不会放松。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美国决策层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因素”对其全球战略的成败乃至对其自身发展正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美国不反对与中国探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安全关系中的关键问题依然是战略上的互不信任,这种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所面临的最大和最根本挑战。

关于南海问题,张蕴岭指出,尽管南海问题的内在矛盾没有解决,在新形势下还可能爆发危情,但总体来看,引发大规模冲突的风险已不存在。中美、中国与部分邻国围绕南海问题的战略博弈正在逐步走入“深水区”。在这场多方参与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博弈中,既有大国的战略性运筹,也有小国的战术性对冲。但是,当前各方之间的互动似乎走出了美国再平衡战略实施之初激起的激烈碰撞期,开始向更为稳重、务实、可控的磨合方向发展,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

2014年,中国周边安全合作外交也不乏一些亮点。报告认为,首先,中国在周边多边安全合作中更加积极有为,“议程设置者”的角色日益凸显。其次,中国与周边主要大国美国、俄罗斯及印度的军事交流与安全合作成为2014年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而中美、中俄、中印在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更是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同时,中国参与和推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搭建对话平台,提出亚洲安全观,参与多边军事演习。

周边地区的稳定繁荣,与中国的发展和总体安全紧密相连。展望2015年,“只有切实将周边是首要、是基础的对外战略布局落到实处,周边地区才可能成为中国的战略依托地带。为此,必须大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让基于合作共赢理念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张蕴岭如是说。

评 论

社科院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