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研究

周湘智:智库建设应走向品牌化

发布时间: 2015-02-04 08:50:58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周湘智    责任编辑: 张林

作者周湘智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品牌即招牌,对于智库来说,品牌就是智库的“拳头”产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将智库品牌建设作为必由之路。

智库品牌具有四大特征

一是系统性。智库的品牌体现在方方面面,分布在不同领域,既体现为品牌学科、品牌专家,也体现为品牌成果、品牌工作,还体现为品牌团队、品牌平台,是一个全面、系统、平衡的有机体。二是层次性。智库品牌有层次的高低之分,既有省级层面的品牌,也有国家层面的品牌,还有国际层面的品牌。同时,智库品牌还有核心品牌与支撑品牌之分。品牌学科与品牌专家是智库的核心品牌,其他品牌都要围绕这两个核心品牌来开展。三是动态性。智库品牌的建设与巩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四是公认性。品牌的称号不能自封,成为智库品牌具有基本的评价标准。从学科和专家品牌来说,主要有6个公认指标:(1)学术专著是否在国际或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2)是否在重要的学术会议或国际组织担任理事以上职务及专业委员;(3)是否经常应邀参加国际专业领域的高端会议,是否担任国际国内权威期刊的编委或顾问;(4)是否在国际SSCI、AMHCI期刊和国内的权威报刊发表规定字数的文章,并具有较高的他引率;(5)是否有国家级课题立项;(6)应用成果是否得到高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或进入决策。从团队品牌来说,就是要成为社会上叫得响、信得过的研究团队。从平台品牌来说,就是要成为学界或官方认同的知名研究机构、咨询中心等。

智库品牌建设应遵循六条原则

一是视野上要“宽”。横向上要具有全球视野,要站在立足全国、影响世界的角度来谋划品牌、创建品牌与经营品牌;纵向上,要具有历史纵深,要站在人类文明史、人类发展史的角度来谋划品牌、创建品牌和经营品牌。二是定位上要“特”。要高度注重特色领跑、优势优先、错位竞争,在扬长避短、分化发展中实现智库品牌的高端性、稳定性。三是数量上要“精”。智库品牌的打造要突出重点,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糙,摊子不能铺得太大。四是层次上要“明”。要注重多中心互动、多层次和谐、多特色互补。五是方式上要“活”。既围绕既有成果创品牌,也要围绕发展需要创品牌;既创立品牌,也传承品牌;既依靠少壮派的发奋努力,也发挥老专家的重要作用。六是机制上要“实”。要建立严密、科学的领导分工负责制,实行层层包干到位;要建立品牌发现与培养机制,使品牌建设与时俱进,生生不息;要建立人才引进对口机制,有针对性地引进品牌建设紧缺的各类人才;要建立品牌考核与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智库品牌建设的五大实施要领

一是畅通品牌创建流程。抓好顶层设计,制定高质量的实施规划、建设标准、考核评价办法,为品牌建设提供依循。精心遴选品牌建设的实施项目,遴选出重点建设的品牌学科、品牌专家、品牌团队、品牌平台,并予以重点支持。定期开展品牌建设项目的评选考核工作,加强智库品牌建设的过程管理。二是巩固智库领导核心。智库领导层要以切实当好引领方向的“舵手”为目标,着力在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己成为实战型、导航型、专业型的管理者。三是打造过硬科研队伍。科研人员队伍要以切实当好智库业务的“里手”为目标,造就一批高端领军型人才、培养一批高端专业型人才、储备一批高端应用型人才。四是强化中层管理骨干。智库中层管理骨干要以切实当好部门管理的“能手”为目标,把智库建设的思路变为举措,把举措变为行动,把行动变为效果,保证智库品牌战略在本部门得到贯彻落实。五是做好行政科辅服务。行政科辅人员要以切实当好智库同仁的“扶手”为目标,大力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增加服务投入,为智库产出学界认可、政界认同、社会认知的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智库品牌建设要搞好四项保障

一是为品牌创建提供制度支撑。要建立健全品牌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从品牌建设规划、预算管理、教育培训、品牌维护、信息上报、目标考核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二是为品牌创建提供财务支撑。要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积极做好各项资金的争取工作。做好经费的绩效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为品牌创建提供舆论支撑。要做好智库品牌的宣传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好智库品牌的策划、包装、推介、传播等工作。四是为品牌创建提供环境支撑。要形成用人唯贤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唯才是举、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要形成团结和谐的浓厚氛围,始终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责任同担、成果同享。

评 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