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德水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
十八大以来,在完成的五轮中央巡视中,中央纪委已对14家国有企业开展了巡视工作,其中,2013年巡视了国有企业4家,2014年第一轮、第二轮各巡视1家中央企业,第三轮专项巡视中央企业数量共有8家,分别是中国联通、中国海运、华电集团、东风汽车、神华集团、中石化、中国船舶、南方航空。
近日,2014年中央巡视组公布了第三轮专项巡视反馈情况。从反馈情况来看,当前国有企业仍处于不正之风和腐败易发多发阶段,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其中领导层以权谋私的“利益输送”问题最为突出,除此之外还包括权钱权色交易、违规办关联企业、操控物资采购招投标、收受贵重礼品以及存在“四风”整改不力等。这些腐败问题的实质,在于国有企业领导层利用其特殊地位、资源垄断和权力优势谋取不正当利益。巡视反馈向社会传递出强烈的国有企业反腐信号,倒逼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资源垄断和权力优势不是天然的,是以其重要性为基础的,一旦国有企业发生重大腐败问题,不仅会损害公共利益和经济发展,而且会侵蚀执政基础和政府信任。可以说,当前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尚未从本源上认清国有企业及其本人的地位,把国有企业拥有的资源和优势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视为个人私产。受制于具体管理体制和行业特点,一些国有企业日益“堡垒化”,外部监督力量很难插进去,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国有企业领导层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层“靠山吃山”、“坐吃山空”,甚至把优质国有资产偷偷转成个人合法资产,留足后路。
国有企业之所以沉疴已久,与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不到位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行政垄断等,又如缺乏现代企业治理规范,董事会、监事会、纪检监察部门、工会组织形同虚设。近年来,中央虽然针对国有企业出台制定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比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等,但仍存在“制度不管用”、“有制度不用”以及震慑力不够等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沦为了特殊利益集团的“私产”,一方面向官场腐败输送政治资金,延伸官场腐败,形成利益同盟;另一方面利用政策便利,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名为经营,实为掠夺。
国有企业改革历来是中央的工作重点,特别是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这样的改革顶层设计,符合市场规律和民意期待,又同时切中了国有企业利益格局和权力结构的要害。正因此,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和挑战会显得更大,会触动更多人的利益和灵魂。在新时期,反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旨在为改革寻找新的动力机制,并为改革扫清思想、制度和体制的障碍。在改革中推进反腐,在反腐中深化改革,无疑是一个现实选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改变原有的利益格局和权力结构,切断腐败关系和链条,消除领导层的特权作风和问题。
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从严治党,国有企业不能例外。今年要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巡视力度,探索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专项巡视,实现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这预示着国有企业反腐将进入新常态,成为反腐的新战场,将要有“动真格”的行动,揪出更多的国有企业“老虎”和“蛀虫”。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流于表面应付,更不能停留在政治表态和口头承诺,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和机制安排。单纯依靠国有企业自身去推进改革是不现实的,必须从外部利用反腐力量施加改革压力,进一步倒逼国有企业进行新的改革。中央专项巡视监督以其权威性和灵活性,切入国有企业内部,对国有企业领导层形成了强大威慑。国有企业本身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国有企业领导层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公开透明、高效有力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营造健康的国有企业政治生态。
国有企业改革正进入深水期,到了“不改革、毋宁死”的境地。面对新挑战,国有企业别无选择也必须做出选择,主动作出适应和调整,把反腐倒逼力转化成改革助推力,寻求自我救赎和自我发展之路。
国有企业反腐,好戏还在后头!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