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国务院推网上并联审批 专家:巩固审批改革成果

发布时间: 2015-02-11 10:20:14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张林

据经济之声报道,“现在有些审批,上面‘多头多脑’,下面就会‘昏头昏脑’。”----李克强总理在2月6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用这样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一些行政审批的繁琐。他还提到,到基层调研时,各方反映问题突出的,是目前在投资创业过程中,前置审批太多、时间太长。想加快速度?也行,走“绿色通道”!但要打通所谓的“私人关系”,或者干脆要加钱!地方的同志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部门也来审批,都被搞“晕”了!。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的措施。会议确定,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联通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等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推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过去是串联审批,需要审批环节一环紧扣一环地按顺序办理,中间任何一环稍有不顺,就会影响进程。改为并联审批,可以使得审批速度加快,同步办理,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大大减少审批所需要的时间。

过去中石油审批西气东输一个线型项目,跨越的地域比较广,最后完成审批文件1000多件,盖章1000多个、用了4年时间才完成。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后,原来极端情况下可能要1000天的审批时间,会缩短到20天办完。并联审批大大便利了投资创业。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行政学研究室研究员贠杰说,这巩固了行政审批改革的成果。

贠杰:这和我们国家现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要推进行政审批的规范化、高效化和透明化。以前的行政审批,更多在高效化上做文章,也就是在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现在提出运用互联网等手段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它的作用有哪些呢?一方面就是把我们的前期高效化的程度进一步制度化,另一方面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的公开和透明。也就是可以进一步在技术上来推进行政审批的高效化,同时进一步引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力量,使行政审批改革的成果更加稳固。

贠杰认为,除了并联审批的技术手段,还需要精简和减少审批,通过技术加制度双轮驱动,才能使行政审批改革继续深化。

贠杰:精简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是现在改革大方向,现在除了提高效率、公开化和透明化之外,我觉得在制度改革上可进一步的做文章。改革更多是根据现在这种时期作出的一些调整,要把这些调整制度化,需要我们在法律法规方面作出进一步改革。现在行政审批的很多职能是由国务院法规和部门规章来规范的,如果不在法律法规上作出调整,那现在很多的改革措施,精简的行政审批事项很可能会反弹。所以,我们在提高高效化和公开透明化的时候,要在制度上,特别在法规上作出进一步规范,让现在的改革成果能够持久化。

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考察时,当地负责人展示了一张长达4米、全流程耗时近800天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在2月6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重提这张“万里审批图”时,感叹万分。他说“那个流程图,看得都头疼啊!不光中央政府的前置审批,市一级、县一级也都有很多前置审批,而且没有时间限制。”如今建立部门和地方协同联动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制度,把“万里审批图”送入历史,这项改革将会激发出怎么的市场活力?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现在建立部门和地方协同联动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制度,多个部门同时审批,同步办理,没有先后顺序。这样的简政放权是不是会很好地促进投资、带动创业?将会激发什么样的市场活力?

汪玉凯:国务院最近在这方面改革力度非常大,国务院发的文件提出五种办理叫一口式受理,然后网上办理、限时办理、透明办理、规范办理,而且围绕这五个办理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流程,包括监督举措。这些所有的举动都是为了解放对投资过多的前置审批和更多的关卡,能够给市场给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释放更多的活力。这个举动将是下一步行政改革和简政放权的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改革,才能让企业让创业者能够真正感受到政府简政放权以后带来的成效,带来非常便利的好处。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很多改革是很难以真正落到实处的。

经济之声:李克强总理要求,要实施项目审批限时办结、建设进度信息在线备案、监管结果年度报告制度。指出什么项目需要多长时间都要列清楚,使之成为各地规章的“硬性要求”!不符合规定就打回去,符合规定就抓紧通过,别拖着。提高审批透明度是不是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寻租?

汪玉凯:限时办理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投资审批项目,它应具备的时间长度,作出严格的限制,哪些项目在一天内办完、两天内办完、三天没办完。如果延时和超时的,那就适度理解认可了。这可以倒逼政府的工作作风,要保障为投资者提供高效透明公正的审批服务。通过这一改革以后,不仅仅可以改变政府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公开性透明度,而且能够对企业、对创业者、投资者提供更大的方便。

经济之声: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加强在线监测、项目稽察等监督执法和信息公开,设立“异常信用记录”和“黑名单”,为守信者开设服务快速通道,对失信者采取联合惩戒措施。该如何做到“制度+技术”?难点在哪里?如何克服?

汪玉凯:这是我们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后所面临得一些问题。通过这几年大量简政放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证不出现混乱,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就是摆在政府管理面前的大问题。现在的一个基本思路,国务院同时通过了一个企业信息公示条例,国家工商总局在全国构建了一个企业信用的结构框架和信息化的品牌,通过这两种方式加强对事中事后的监管,特别对一些失信企业的监管。比如这个企业信息公示条例,虽然不进行联审了,但是企业要不断向社会公布信息,规定的信息必须公布,如果发现有虚假信息,就把它打入黑名单,它也会在贷款在经营方面会寸步难行。第二,推动这一信息化平台,不断对企业的公信力和运行进行监测,也保证行政审批下放以后,在前置性审批被取消以后,企业能正常的运作。所以,从这两个层面和两个原则来加强对企业公信的监督,既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也保障投资者企业自身的利益。

评 论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