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许宏强:上海自贸试验区要扩区,而在广东、天津、福建的三个自贸园区,也各有特色。自贸园区的渊源是保税区演变来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新形势下的体制设计,它与保税区、保税港区有渊源的。其中在海关监管方面的创新举措方面,由于自贸园区具有保税港区的功能,因而能够节省企业的物流成本。具体而言,如,园区内货物可自行流转,企业可以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大量节省企业的物流成本和通关时间;实施统一备案清单,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同时,实行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对符合条件的仓储企业进行联网监管;实行融资租赁的监管模式;并对保税展示交易的创新,减少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而在负面清单的改革方面,负面清单是自贸园区的关键点,负面清单的内容包括中国在自贸园区内暂时无法开放的领域。负面清单内投资按原有办法管理,清单外按内外资一律的原则。这次制定了我国的第一份“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测试效应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很重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学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暨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室主任袁志刚: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国家在自贸区内推行51条金融改革举措,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开放,实行外汇管理便利化,多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福建也有两岸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厦门地位也非常重要。
自贸园区在服务业开放上,金融业作为服务业,大规模引进,可以做很多事情。还有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改革,要从廉价劳动力走向廉价资本,比如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支持厦门的企业到台湾投资,进一步走向全球,要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投资主体是谁?自贸园区内的金融资本项开放力度如何?人民币“走出去”力度如何?
厦门定位在两岸金融中心,打通福建与台湾之间的服务业,推动金融合作与相互投资,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投资台湾,这些都可以积累很多很好的经验。中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开放的事情,希望厦门与上海一起探索。
利用境外资源降低融资成本
工商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行长周宏:自贸园区是制度的创新,在海关、检验检疫方面有很多便利,同时,从金融方面,不断有金融政策出台,上海有很多银行都在自贸园区内成立了金融机构。其中,分账核算业务的细则出台,对银行业来说是很好的改变。分账核算体系的业务,具体来说就是区内境内外账户是通的。
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最大的需求就是如何从境外获得低价格的资金进行融资。在过去的一年半,自贸园区有很多制度创新、改革,从金融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自贸区依托境内外两个市场资源,降低融资成本,对企业有很现实的意义。
厦门非常适合发展自贸园区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自贸区法研究中心主任龚柏华:自贸园区是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推出的,与上海不同的是,厦门自贸园区肯定有自己的特色。实际上,自贸园区更大的特色就是机遇与机制。自贸区对企业发展来说就是机遇,比如对外资企业来说是投资的机遇,对民企来说是公平竞争的机遇。机制则是政府更为关心的,通过自贸试验区进行职能转变,将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负面清单管理等,这些都在机制上取得很大的突破。厦门后来居上,厦门的资源、环境、气候等都非常适合发展自贸区。
自贸园区建设要把握好创业和创新。自贸园区为企业提供了创业的环境,比如商事登记制度推出,降低了企业设立门槛,为更多人创业提供了机会。还有创新,当前,企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是大趋势,厦门不一定要走上海自贸区的老路,厦门可以继续向前突破。
四个自贸园区建设各有侧重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这次来福建主要也是想要调研,看看这边的自贸园区推进情况。上海自贸园区一年半以来,迅速扩展到福建、天津、广东等三个自贸园区,对于我们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经济一体化、转变政府职能,也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拓展经济新空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如果说上海自贸园区对欧美进一步开放,那么天津、广东和福建三个自贸区各自有侧重,像广东侧重粤港一体化,福建自贸园区更大程度上促进两岸经贸发展和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津自贸园区则侧重在东北亚、中日韩的合作。福建自贸园区实际上应该是以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为重点,深度推进两岸投资与服务一体化,在建设过程中更高程度上参与对外开放。届时,四个自贸园区率先相互复制、推广辐射,推动制度创新和产业开放。
对台合作和金融创新相结合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