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并要求“把人才队伍作为智库建设重点,实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培养规划”。《意见》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推动发展智库的纲领性文件,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指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事业是其智库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培养工作是其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意见》为新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办学明确了新的目标、赋予了新的使命。
历程:研究生教育与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同生共长
1977年5月7日,党中央决定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并承担着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重要研究成果和对策性建议的职责任务,被赋予了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功能。由于哲学社会科学部在“文革”十年间遭到了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伊始便陷入到科研人员严重青黄不接的窘境之中。人才是科研创新、决策咨询的第一资源,何以充实科学研究人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胡乔木同志为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给出的答案是:恢复学部时期的招收培养研究生制度,并创办一所研究生院,为各研究所培养后备人才。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78年1月成立了以副院长邓力群同志为主任的招生领导小组;2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全国主要媒体上刊发了招生信息;8月,又向中共中央宣传部并国务院递交了关于建立研究生院的请示报告。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乌兰夫等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笔圈阅批准了这个报告,一致同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为新中国第一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也是第一所由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举办的高等学府,堪称改革开放之初文化教育领域的“春风第一枝”。1998年9月,江泽民同志为研究生院20周年校庆题词:“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办成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5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听取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题工作汇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关键在人,在于抓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2013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4·15”重要批示,这即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定位和新方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30余年间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智库学者,他们为党和政府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仅在截至目前评选出的三批共61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研究生院培养的毕业生就占到了22位,足见党中央高瞻远瞩的人才战略眼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一个五年事业发展规划》亦明确提出:“进一步办好研究生院。以建设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心,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将培养方向与我院学科建设相衔接,为我院培养后备人才......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素质和水平,扩大我院科研人才的选拔基础。”
特色:研究生教育与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相辅相成
专业化的智库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人才队伍是智库建设的重中之重。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同志在《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世界知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一文中所指出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努力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扎实、熟悉世情国情党情、具有理论创新能力的理论家和高端学术人才,推出一批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善于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答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对策性研究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能够在国际交流中直接对话、有实力争取话语权的学术英才”。诚然,人才培养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尚执世界智库牛耳的美国为例,帕地兰德研究生院(Pardee RAND Graduate School)就是世界著名智库兰德公司于1970年创办的全美最大的公共政策分析学博士孵化基地,其毕业生大多成为决策咨询机构政策分析师、国家安全机构情报分析员以及大学公共政策教授等高端智库人才,为美国政商各界的管理者提供着高品质的决策服务。2015年1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全球智库报告2014》,中国有七家智库荣登“全球智库150强榜单”,除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也承担着研究生教育任务,为自己培养着科研后备人才。实践表明,智库办学是高素质智库型人才培养的一条可行且可靠的捷径。
另一方面,学科门类齐全、名师大家云集、科研实力雄厚、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又恰是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举办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素质智库后备人才的巨大优势所在。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经探索出了一种充分体现自身优势的“集中办院、按所设系、分片教学、统一管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所谓集中办院,是指中国社会科学院统一创办一所研究生院,作为全院统一的招生单位和学位授予单位。这样做,一是充分发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门类齐全的整体优势,顺应了学科高度交叉、知识深度融合的当代科学发展趋势,避免了各研究所单独培养带来的研究生知识结构单一、研究方法贫乏、学术视野狭窄的局限,促进了善于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的养成;二是便于执行全院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保证了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三是扩大了规模效应,节约了办学资源。所谓按所设系,是指研究生院的教学系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所设立,系主任一般由所领导兼任,研究生导师从本所高级研究人员中遴选和聘请,系和导师负责研究生专业课教学和学术指导。“所系合一”密切了研究所、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联系,加之较高的师生比例,使得导师可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学科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研究生可以参与导师承担的国家级研究课题,能够站在学术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最前沿,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智库后备人才培养优势是高等学校和一般智库的研究生教育所不具备的。所谓分片教学,是指研究生院各教学系按照大学科群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国际问题等六大教学研究部,为相近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共同必修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基础课,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前沿”、“经济学前沿”、“法学前沿”、“文学—文化前沿”、“史学理论与前沿”、“国际问题前沿”等系列讲座课,实现了相关所(系)教学的联合与资源的共享。学部集体教与导师个人带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硕士不硕、博士不博”的研究生培养困境。所谓统一管理,是指各所(系)的研究生统一在研究生院校区学习、生活,研究生院统一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以及相关公共选修课,并统一开展教务管理、学生辅导、招生就业、学位授予、后勤保障、对外交流等工作。上述独特的智库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中国特色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自身特点,是研究生较高成材率的根本保证。
使命:研究生教育与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趋同
200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30周年之际,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明确提出了“三个定位”的要求,即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加强高端智库建设的根本前提,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是作为高端智库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一如“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国际问题,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推出现实性强、公信度高、影响力大的创新性理论观点和决策研究成果,为中央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服务”。同样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也要贯彻三个定位的要求。早在1994年7月研究生院在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报送的《研究生院的职责、方向和任务》报告中就已明确:“办学的方向和任务是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进取,具有献身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意见》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办学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可以从培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才的高度着眼,进一步办好研究生院,争取逐步将研究生教育纳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培养规划,为社科院、党政部门、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培养和输送大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人才,致力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