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韩方明:中国智库发展不能大跃进

发布时间: 2015-02-27 13:44:01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韩方明    责任编辑: 张林
韩方明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察哈尔学会主席


近两年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仅多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而且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注,智库这一概念想不火都难。与此相对应的便是如火如荼的智库建设进程、智库研究、智库排名等等。一时间,智库发展如雨后春笋,智库研究也迅速成为一门显学。

不过,综观近来中国国内关于智库的讯息,不难发现,各界对于什么是智库、如何定位智库、怎么发展智库等基础性问题尚没有理清,甚至有些以营利为目的、追逐利润的市场机构也将自身贴上智库的标签,彰显自己的与时俱进。于是,便出现了“一哄而上做智库,争先恐后赶时髦”的趋势。这种看似热情却多少带有些大跃进味道的势头是否真能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施加正向推动,是需要冷静思考的。

结合近几年来自己参与并推动智库建设实践的体会,笔者认为当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想避免出现大跃进式的发展趋势,以理性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需要理清几个问题。

首先,要理清什么是智库?从最近所发布的几份智库排行榜单来看,国内相关智库评价机构对智库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并不清晰。智库应以公共政策研究作为工作领域,以非营利性作为本质属性,以相对独立性作为基本要求,以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需求作为价值取向,以提供原创性和创新性的思想产品作为工作内容,这样的政策研究与咨询机构可以称为智库。而就其研究侧重来看,并不是从事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研究的机构都可以定位为智库,国内外智库大都集中在国家战略和外交与国际关系等领域。

1月底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这便在概念上厘清了智库与非智库的本质区别。从而让那些虽然以智库自居,但却以营利为根本目的,以追逐市场需求而非公共需求为根本目标,行智库之名却无智库之实的偷换概念者无处可遁。

其次,要理清智库与政府的关系。智库之所以被称为智库,很重要的一个判定标准就是独立性,独立性的缺失在于智库因为某种隶属关系或者利益相关而沦落为某一或某些利益集团的传声筒,以致其公信力、公正性、公共性尽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将其与政府绝缘。政府是智库产品的最主要服务对象,如果为了标榜自身的独立性而与政府刻意保持距离,必然造成智库自身价值实现的弱化。

以美国智库为例,它们似乎很乐以自由、独立、及时和严谨为标榜来凸显其与政府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利益输送关系。事实上,两者的关系完全可以用如影随形、盘根错节来形容,智库离不开政府在资源、信息等多个方面的支持,而政府更是需要智库在思想、舆论等多个领域的影响力。甚至,政府也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渲染智库的意见领袖作用,为其决策的选择和实施造势。但是却不能因为这种扑朔迷离的关系就判定美国的智库是不独立的,即使这的确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话题。

第三,要理清智库与市场的关系。智库是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机构而非企业,不以谋取利润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所以智库要避免将自身卷入经济利益的漩涡,以免偏离发展的主旨。但是,智库产出的思想产品又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只是,其所面对的市场是以政府和决策者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公共政策消费市场。有市场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竞争,竞争力的大小将决定着生命力的强弱,智库的生命力就在于其能否在同业间的竞争中赢得优势。

智库竞争优势的获得在于能否满足公共政策消费市场的需求,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全球化时代,迅速膨胀的信息传播让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催生着新问题、新情况,如果智库无法捕捉这种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一定要有前瞻性,要适应国际国内政策消费市场的发展需求,既要积极拓展富有前瞻性的研究领域,也要产出具有前瞻性的思想产品,也只有这样智库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

1   2   下一页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