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储殷、柴一平: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研究之蒙古

发布时间: 2015-03-16 14:49:20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储殷 柴一平    责任编辑: 张林

编者按: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内政局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一路一带地区上的许多国家对外深陷大国博弈的战场,对内面临领导人交接、民主政治转型、民族冲突等多重矛盾,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风险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推进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风险。因此,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最为急迫的任务之一。

中国网将以每周发布两篇分析文章的方式,对一路一带地区的60余国的政治风险进行简要的概述与分析。本系列将持续发布30余周,共计60余篇文章。具体内容主要围绕该国的一般情况、投资环境、政治结构、各方政治势力、相关政治风险以及可能的国家战略动向进行分析。

储殷 国际关系学院国观智库特约研究员

柴平一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硕士

蒙古位于亚洲中部,被中国与俄罗斯包围,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是一带一路北线的重要支点。2014年9月,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中俄蒙三国经济走廊。经济走廊将俄罗斯的欧亚大陆桥、蒙古的“草原丝绸之路”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连接起来。通过交通、货物运输和跨国电网的链接,打通三国经济合作的走廊建设,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

一、蒙古的政治结构:三权分立、半总统制、多党制民主

在1990年以前,蒙古基本上全面复制苏联的政体形式,奉行以蒙古人民革命党(MPRP)为唯一合法政党的一党专政。在1990年之后,蒙古开始了渐进式的政治转型,在近20年的时间里逐步改变了蒙古人民革命党一党独大、一党专政的政治局面。在2009年,民主党候选人额勒贝格道尔吉击败了时任总统人民革命党的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成为了第一位非人民革命党出身的蒙古领导人,并在2013年成功连任。转型后的蒙古成为奉行三权分立与多党民主制度的半总统制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行政机关享有行政权力,国家议会大呼拉尔与行政机关共同享有立法权力,司法权力独立于行政与立法权力。总理与内阁对大呼拉尔(议会)负责,一旦总理或半数内阁成员辞职,就应重新举行选举。除此之外,总统或2/3以上的议员亦可以决定解散政府重新大选。

在2008年以后,蒙古由蒙古人民革命党(MPRP)一党独大,逐渐过渡为多党竞争的政治局面。目前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由于在最近的议会与总统选举中都获得了胜利,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然而这种强势地位并不十分明显,在大呼拉尔76席中,民主党只占据了34席,虽然比上一次选举在席位上有所增加,但仍未达到半数。蒙古目前的主要政党,有民主党、绿色希望党、正义联盟(新蒙古人民革命党与国家民主党)、蒙古人民党。蒙古人民党与新蒙古人民革命党都是从曾经在社会主义时期长期执政的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分化而来。在2010年选举失利之后,老蒙古人民革命党发生了分裂,前总统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重新组织了新蒙古人民革命党,而老蒙古人民革命党更名为蒙古人民党。

二、蒙古的投资环境及其与中国的经贸联系

蒙古国内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牧业和采矿业,其中矿产业是蒙古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国际矿产品的升值,蒙古矿业被迅速炒热,矿业成为蒙经济腾飞的重要支点和最具潜力的领域。蒙古国内已探明铜、钼、金、银、铀、铅、铁和煤等80多种矿产、3000多处矿藏地,蒙古许多资源分布在中蒙边界地区。蒙古铜矿、金矿、煤矿、铀矿和石油等即主要分布在与中国接壤的西部、南部和东部各省,其中与中国接壤的蒙古南戈壁省、东戈壁省有着储量巨大的铜矿化带。目前蒙矿业产值约占蒙GDP的30%,占出口收入的86%,占财政收入的37%。外国对蒙投资的85%都投入蒙矿业领域。为了吸引外资,蒙古分别于1994年、1997年、2006年修订了该国的《矿业法》,并拟定了重点引资项目清单,被列入政府《重点鼓励外商投资项目目录》的项目,均根据所投资行业的不同享受3-10年所得税减免的优惠;外商投资的绝大部分项目进口的机械设备免征关税和增值税;外资企业所得利润可自由汇出;外资外贸局为外商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

自1999年起,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4年至2013年,中蒙两国的贸易总额十年累计增长了9倍。到2014年8月,中蒙贸易额已经超过44亿美元,到年底将势必超过2013年64亿美元的贸易总额。此外,中国还是蒙古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2008-2012年中国对蒙投资公司增加了4倍,总投资增加了3.7倍。其中,中国的投资资本67.3%集中在地质和矿山领域,20%则投入到贸易和餐饮业。

中蒙经济关系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贸易商品类型较为单一。蒙古国受到自身资源禀赋影响,对外贸易过程中主要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据蒙古国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蒙古国对华出口商品中,铜矿精粉、原煤、铁矿石等能源矿产产品占到总贸易额的70%以上,其中铜矿精粉贸易额近千万美元,占到上半年出口产品总额的43.24%。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蒙古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受到前苏联时期计划经济影响,国内产业结构中矿产业和农牧业具有支柱地位,其他产业则发展相对缓慢。

第二,中资企业对蒙古国投资主要集中于地质矿山领域。2014年1季度,中国对蒙直接投资0.52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蒙古外商直接投资的13%,比上年末上升2个百分点。目前,在蒙投资的中国企业共5000多家,占全部在蒙投资企业数的49.4%。在活跃的1000多家中资企业中,445家在蒙从事矿产领域投资经营。其他企业则分布在餐饮贸易、建筑建材、食品与农牧产品加工等行业。蒙古国内实行的“矿产兴国”战略是中资企业对蒙投资行业集中的重要原因。中资企业在资本、技术、设施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明显,加上中蒙地缘相邻,语言文化相对接近的内蒙古企业更是占到对蒙投资企业的一半以上。

第三,对蒙经济合作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2013年中国企业在蒙古国新签承包工程合同78份,新签合同额14.0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72亿美元。目前中蒙之间的大型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承建的蒙古南戈壁5*150MW输电线项目,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标的蒙古国乌兰巴托市政工程EPL项目,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奥尤陶勒盖(OT矿)K320SWP002-005项目,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OT矿风电融资项目,2014年底,神华集团与蒙古能源资源(Energy Resources LLC)公司、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组成的联合体获得同蒙政府开展塔温陶勒盖煤矿(TT矿)开发综合项目的进一步谈判机会。

三、蒙古的政治风险

当前蒙古的政治风险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

其一、蒙古国内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蒙古实行一院制,每逢政府换届,都要对上届政府未实施的议案进行重新审议。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政策风险。2012年5月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通过《关于外国投资战略意义领域协调法》将矿产、银行、通信等行业划入“战略领域”,并规定涉及战略领域企业的外国投资占比超过49%且投资额超过1000亿图格里克(约合3.2亿人民币)时,需要由政府交由议会讨论决定。这一突然的对外商投资门槛和监管力度的提高,导致外商投资大幅减少。2013年,蒙古国外商直接投资23.72亿美元,同比下降55%,其中,中国对蒙投资2.61亿元,同比下降31%。尽管一年以后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颁布新法令替代了这一政策,但是还是给外商投资带来了负面影响。在目前的蒙古大呼拉尔中,民主党、正义联盟与绿色希望党组成了执政联盟,这个联盟的稳定性值得观察。蒙古未来的政局走向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二、蒙古国内仍然存在一定的排华思潮,国内安全形势也存在着一定隐患。目前,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投资方。一些中国企业资质不足、环保意识薄弱、对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不够熟悉与尊重,导致因为环境问题、资质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摩擦时有发生。蒙古的人口构成中,70%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国内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失业,对于外籍劳工的限制也比较多。例如矿业领域的外籍劳工雇佣者需要缴纳蒙古最低工资标准十倍的“岗位费”。由于历史原因,部分蒙古人对于中国存在着敌视和仇视心理。蒙古国内针对华人的治安案件也时有发生。2015年1月11日晚,两名内蒙前往蒙古收购羊绒的商人在乌兰巴托遇害,中国驻蒙大使馆也多次发布提醒中国公民注意在蒙安全的警示。

其三、中蒙关系面临美、俄、日等国家与国际组织的竞争与挑战。蒙古的邻国只有中俄两国,相对于中俄而言,蒙古是绝对意义上的小国。冷战结束以后,蒙古结合自身地缘局势提出了“第三邻国”的理念。2010年,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通过的新国家安全构想中,在强调平衡与中、俄两大邻国的同时,将强化“第三邻国”作为一个

外交政策。蒙古的“第三邻国”含义广泛,从最初的美国演变到西方国家,再到后来的援蒙国家,如日韩等国家。近年来,第三邻国的范围又有着向国际组织发展的趋势,如蒙古宣布加入欧安组织等。“第三邻国”的理念使得中国在发展同蒙古关系上面临了更大的竞争。俄罗斯是蒙古第一大进口国,提供蒙古95%以上的成品油和大量电力。蒙古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稀土资源吸引了包括日韩在内的多个国家。近年来蒙古同日本的关系逐步密切。新任总理赛汗比列格的首次出访就选在了日本。2015年2月的这次出访成功签订了蒙日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协定,日方将为蒙在建的国际机场项目新提供368.5亿日元优惠贷款并将派遣专家为蒙方完善中长期经济政策提供支持。中日在蒙古的竞争未来将更趋明显。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环境问题在蒙古政治中的日益重要,西方国家正在通过NGO、绿党等渠道对中蒙经贸联系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蒙关系自2014年8月,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总体发展势头看好,两国在军事、文化等领域已经就开展合作达成共识,签署了涉及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矿产、教育、金融、文化等诸多领域的26项合作文件,但蒙古独特的国家安全形势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全亲华的国家,它更倾向于做一个大国之间的平衡者。中、俄、美、日、欧在蒙古的竞争将会在长时期内持续,并可能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构成影响。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