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研究

如何提高智库独立性?

发布时间: 2015-03-20 13:24:31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张林

宋晓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提高中国智库的独立性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资源的配置方式方面,过去是政府一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现在市场主体发育起来了,社会多元化了,要由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市场出现多元化现象,有相同利益的主体有组织起来维权、自律,并进行相互协调的客观要求。这在发达国家工业化自然发育过程中表现得很清楚。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遵循。

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要对不同的利益群体协调他们的利益关系,通过不同社会组织和相应的代表社会组织比如说研究机构去共同协商,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出来协商民主所应该包括的范围之一。关于智库的多样性与独立性。智库是多元化的,多样化的群体要求有自己的代言人,成立不同研究机构,所以多样性和独立性是并存的。不能提出统一要求,反而把智库的独立性抹杀了。要允许多元化存在,是客观社会的表现和体现。如果不是,大家看着上面一个指挥棒讲话,这个成问题了。我们的社会协商,我们智库发出的声音就不会是代表不同群体的真正呼声、真正的利益协调,对话机制是政府回音壁对话,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财务独立和思想独立的关系。政府可以购买服务,可以交给社会组织,交给中介机构。政府自己办自己管的研究机构还是需要的。但为了智库的独立性应该更加注重培育民间的研究机构,政府更多地购买服务使得智库的独立性提高了,哪怕咨询智库是很小的智库,但是没有上下级领导关系,也可以说是一个契约关系,你出钱,我出思想。就是政府自己出钱办、自己出钱管的机构也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中国2000 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是政教分离的,天子并不代表最高理论权威,这样才存在着监管和天子论是非的客观条件。领导人讲话句句是真理,怎么论是非呢?从执政的长远角度来看,如果有胸怀,给空间,就是自己出钱养、出钱办的机构给相对的独立性,才不会出现千人之诺诺。

要提高智库的独立性需要智库自身的努力。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围着一个中心指挥棒转,多元化社会阶层已经形成了,但是上层建筑转变有时候慢于经济建设转变,智库的行为还没有完全得到扭转。现在中央领导关注某个问题了,社会舆论关注某个问题了,智库就研究某个问题。浮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真正定位的独立性。智库是多样性、是分化的,但是每个智库要真正找到自己立根的研究方向,自己从长远真正代表好(某个群体)很不容易。不管代表哪个方面,部门和部门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当前和长远之间都有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都应该在宪法和相关法律框架下加以协商和研究。

(文章节选自《大国智库》主编 王辉耀 苗绿 人民出版社出版)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