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袁钢明反对林毅夫:中国过度重视基础设施投资是最大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15-04-18 16:43:46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张林    责任编辑: 张林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于4月18日举办的第二十三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就中国经济“见底了吗?”这一话题邀请众多专家共同探讨,在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与林毅夫碰撞出了不同的思想火花,并分析问题的脉络,提出相应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

袁钢明提出与林毅夫教授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经济离见底还早,因为一季度数据严重到不堪入目的程度。一季度GDP比预期降低0.4个百分点的程度,在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情况是一种悬崖式的下跌,实际上离我们正常的目标差得太远。

袁钢明认为,林毅夫的主要观点是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只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就能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而且他的观点得到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前线的一些最高水平经济学家的支持。林毅夫在论坛上提出,从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最主要的是外部性,最主要是周期性。袁钢明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主要是中国国内宏观政策出了问题。

美日欧经济都在复苏,全球股市大合唱,各方面的指标都比较好,都在上升,唯独中国在下落,这就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速下落不是国际上打压冲击造成的。中国处在和整个世界经济复苏相反的方向,是中国自己出了问题。

中国过度重视基础设施投资是最大的问题

袁钢明认为,中国出的问题就是政策,特别是宏观政策,简单说就是过度重视投资,过度重视基础设施投资。林毅夫吸取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验,都认为基础设施是解决经济衰退最好的武器,或者是措施,因为各个国家都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拉动各种各样的经济,但是中国和别的国家都不一样,中国现在的大型投资太多太多了,中国的投资率已经上升到了50%。

如果再看基础设施就更可怕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几乎占据了固定资产投资非常大的部分,而且基础设施的投资比重增长速度是高于其他任何的投资,甚至高于房地产,房地产已经下落到10%以下,到了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了25%,其他所有的投资都在下落。但是基础设施投资这么旺盛,这么强劲,这么大规模,为什么经济还在持续下降呢?这当然是基础设施投资过多造成的。看起来基础设施的投资一上马,就带来很多施工企业,或者是各种各样投资产业的兴旺发展,而且还会给未来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带来一种现实的改善增长。但是不要忘记,基础设施投资最危险的事情是靠中长期和大量的贷款投入来进行的,凡是搞基础设施投资的项目,都可能要拖到十年二十年之久,这个贷款还不给银行。

基础设施投资贷款时间过长比重过大,挤占企业空间

袁教授以国家开发银行举例,开发行面对投资的贷款,时间太长,风险很大,回收的不确定性很强。基础设施投资,虽然我们看得到可能会在物质生产上,可能带来一些改善,但是它所造成的负债过程过多过重,而且会造成风险不可回收,这个是不可以回避的。虽然李稻葵说可以不用我们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采用基金的方式,可以采用债券的方式,这样不用银行贷款,不用考虑压银行贷款过多的效率问题,或者是风险问题。可惜,我们国家现在还不是这样,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十年二十年的投资,基本上都是银行贷款。

中长期贷款占银行贷款的比重,现在已经达到了接近60%,而在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时候不到20%,世界上绝无仅有中国这么高的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你想想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都被中长期贷款20年以后才能还清的贷款占用掉了,那么银行还有钱吗?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经济越来越下滑,就是因为广大的企业没有钱,只要三个月的钱,哪怕只要一个月的钱,我们都贷不来钱。

结合实际调查案例,袁教授分享他去年到山东专门调查了企业融资的问题,小微企业融资的满足率不到20%,中型企业不到50%,只有国有大型企业,大型项目,满足率达到80%以上。特别是我们国家大型项目,几乎能达到百分之百,甚至更多。甚至银行说,我们给大型企业,大型项目的贷款,他们都用不完,他们想再提前还给银行,这就说明银行贷款的结构出了严重的问题,优先过多配给了长期基础设施的项目,而造成大量的资金都压在了基础设施上,产生不出回转和效率,造成银行的贷款回收不了,造成我们的贷款,全社会的贷款率越来越高,现在已经高达了200%以上,全世界是100%多一些。

所以这种贷款积压率越来越高的主要问题,就是贷给中长期的贷款根本就回收不了。不用还贷款,银行怎么生存呢?老百姓存进去银行的款找谁要?所以说这种过高,过重,过长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占压了大量银行贷款,是造成我们广大企业,广大经济资金紧缺的根本原因所在。

袁教授认为,我们国家现在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成本过高,融资紧缺的种种问题解决不了,造成经济持续下滑的原因所在,就是大量的钱被大量的中长期基础设施的投资占用了。

中国投资率过高、周转慢直接拉低投资产出效率

如果像别的发达国家一样,我们的基础设施投资很少,给一些补助,肯定是有效果的,或者达到一个适当的水平是可以的。但是,中国现在的比重太高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非常高的,无论从投资的角度,项目的角度,还是从贷款配置的角度来说,都太高了,都更不要说中国整个投资率非常高,世界上还没有中国这么高,中国这么高无法解释,中国达到50%,全世界是20%多。既使投资率很高,但是你所投资的项目都是周转很快,半年一年,甚至两三年就能收回投资,投资率高一点也没有关系。

可是大量的投资都是十年,八年,二十年和三十年还不了投资,这种投资哪怕是很低的投资率,经济就会压垮,中国经济出现的周转不灵,转不动的情况。我们现在需要200%多负债率,或者是200%的货币,才能够转动另外一半的GDP产值,这就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你的投资过高,过重,特别是中长期基础设施投资过重的时候,整个投资产出效率就特别低。

袁钢明用数据来分析,投资产出效率的质地变化,和整个经济的下滑这条线是完全吻合的,无论用数据还是用事实都可以证明中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就是固定资产中长期投资项目过多,投资产出效率过低所造成的,而且可以从金融融资,银行贷款的风险性,或者是重压上,中转不灵活上看到它的问题所在。

建议:加快投资周转,激活资本市场

如果中国经济投资规模过大,特别是长期投资过多,是改变不了持续下滑的态势的,现在的情况还在加重。

应该怎么做?袁钢明认为,第一要减少大规模的长期投资,第二,既使我们的投资减不下来,但是如果投资的周转,资金的周转回报快一点,或者不用银行贷款,银行贷款非常危险,因为中国的投资都用银行的是不行,中国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资本市场,没有其他的融资工具。如果我们采用基金,或者其他的股权投资,或者更好的一些周转快的融资方式,可以解决银行的风险和压力,银行资金不受中长期的贷款,资金可以周转得更快。

第三,如果真的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投资领域,不是口头上说,我们从民营经济进入资本投资是很难的,首先银行害怕它进来以后套取国家的贷款,或者套取国家政策的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根本不会投见不到底的项目。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纠正,那中国经济见不到底。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