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黄日涵:“亚非朋友圈”的昨天与今天

发布时间: 2015-04-21 15:40:29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黄日涵    责任编辑: 张林

亚非会议召开60周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印度尼西亚外交部确认有超过30个国家和政府首脑将出席纪念活动,这次筹委会共邀请了109个亚非国家元首、17个观察国和20个国际团体代表。

第一次亚非会议亦称万隆会议。二战后,许多国家并未真正地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尤其是经济控制,因此它们迫切要求团结互助,共同反殖、反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万隆会议走上了外交舞台。

1955年4月18日-24日,由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等五国发起,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出席的万隆会议在印尼召开。这次会议被视为不结盟运动的重要里程碑,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国际社会依然需要“求同存异”

当年,参加万隆会议的国家拥有超过16 亿的人口,约占当时全球人口的2/3,这些国家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虽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实际却属于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包括和平中立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属于西方阵营的国家。这三类国家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隔阂与矛盾。

万隆会议讨论了殖民主义问题、世界和平与合作问题,如何确定亚非国家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共同原则问题,在会上由于观点和立场的不同,会议气氛开始时较为紧张。

比如会议一开始,有少数代表的发言就重复了尽人皆知的西方“反共”观点,并把矛头指向中国,诬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周恩来总理的发言被安排在全体会议即将结束之前。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包括美国大使、苏联大使以及荷兰高级专员等国家的外交官都来旁听,与此同时,数以百计的记者涌进了会场,由于座位有限,有的人甚至站在椅子上。周总理首先向与会各国表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一观点的提出为各国代表普遍接受,为会议的最终成果发布奠定了基础,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经过与会国首脑的共同不懈努力,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宣言》,提出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亚非国家成长为第三方力量

万隆会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会议的最后公报指出,其一,会议重点关注世界和平和合作问题,强调不能诉诸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应该尽量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谴责帝国主义组织的军事侵略集团,侵犯他国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的行径。在《关于促进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提出自由与和平是相互依靠的,任何国家都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它们的生活方式。

其二,会议制定了国家社会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升华和发展,又是五项原则的具体实践的重要体现。万隆十项原则的提出扩大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影响,促进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也为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其三,亚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这在亚非国家面前展示了确定平等互助的新型合作关系的前景。

亚非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新兴的民族主义国家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宣告国际事务完全由西方列强主宰和支配的时代的终结,是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

亚非会议的成功举行把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自二战结束至上世纪60年代初期,有40多个国家先后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独立。仅196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就有17个国家相继独立,被誉为“非洲独立年”。这些新独立国家大多选择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发展道路。然而,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是美苏争霸的关键阶段,美苏两大阵营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都在不断拉拢以及企图控制亚非国家。为了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大国干涉,1961年9月1日,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第一届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有25个国家的首脑出席了会议,会议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随后的几十年中,亚非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第三方力量,活跃在各个领域,亚非国家的经济也在这些年取得了一些进步。然而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导致了亚非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

“万隆精神”焕发新生

万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赢得了广泛的“朋友圈”,这些友谊一直持续到了今天。1972 年,也正是由于亚非小伙伴们的努力,才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如今60年过去了,当年中国的“老朋友们”都有了新的发展阶段。

虽然目前这些亚非“朋友圈”的国家发展层次不尽相同,但大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印度、南非、中国都成为金砖国家,而越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则是“VISTA展望五国”的成员。由此可见,亚非国家的经济在新时期也有了较大的改观。这其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更是一枝独秀,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在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发生之后,中国经济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因此,中国在全球的话语权变得日益重要,虽则如此,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依然与广大亚非国家站在一条战线上。

“千金难买好朋友”,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忘一起成长的朋友们的发展。2015 年的中国外交,着力于拓展中国的“朋友圈”。

参加1955年亚非会议的29个国家,也基本是中国实行“一带一路”大战略所覆盖的国家,万隆会议的精神将在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下再次焕发新生。

一方面,亚非会议60年,十项原则依然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础。万隆会议中提出的十项原则,包括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等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等原则等,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依然非常有效。

在亚非国家的许多区域性热点问题上,依然有域外大国势力的插手,让本身并不复杂的局势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包括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南海问题、中东问题等区域性热点问题。要有效地解决这些区域性的热点问题,万隆会议提出的“十项原则”依然十分重要,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亚非国家如何重建新的团结模式,变得日益关键。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中国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联合最广大范围的亚非国家,为世界担当。

另一方面,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帮助亚非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以及“利益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这一构想的提出也是中国“大国外交”战略的积极体现。“一带一路”的大战略包括东南亚的10个国家以及西亚北非的17个国家,通过这一战略能够将中国的文化与理念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亚非“朋友圈”的这些老朋友们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技术、研发创新、产业承接转移等领域都需要获得外部支持与帮助。

此外,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截止到4月15日,创始成员国最终确定为57个,创始成员国的10个东南亚国家中,大多数都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重要成员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可以将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发展理念与“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意识传达给周边国家,从而获得更加广泛的国际理解与支持,并且让亚非国家更多地分享中国高速发展的红利。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中国外交“朋友圈”的拓展将为新时期构建和平稳定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新的贡献。(作者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评 论

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