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礼群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为加强各类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社会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成部分,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对照新型智库的标准要求,开拓创新,为政府与社会提供独立、客观的智力支持,努力建成有重要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
以制度保障为社会智库提供生长土壤
我国已是智库大国,但还不是智库强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智库的地位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创新性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多;智库结构不合理,直属党政部门的智库占大多数,社会智库少,高质量的社会智库尤为缺乏;智库组织形式、运作模式不成熟,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智库研究和实际决策需求脱节,研究成果很难进入决策层;智库建设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经费不足;领军人物少、杰出人才缺乏等。总之,我国智库建设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适应、跟不上国家发展新形势的问题仍然突出。
作为我国智库建设中的“短板”,社会智库急需提升发展水平。从国家层面看,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积极为社会智库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我国正在开启一个智库发展的新时代。推动智库建设和发展,必须从智库建设的政策制度、法治环境和活动空间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建立智库与决策部门交流合作与沟通联络机制,改变党委政府与智库之间的“两张皮”现象,切实解决“有效研究成果进不到决策中”的问题。要建立项目委托机制和经费补偿机制,吸引和吸收各类智库特别是社会智库参与国家战略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党政部门要通过适当的方式给智库交任务、出题目,为智库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开辟渠道;要完善智库成果发布、推介机制。智库不仅要给党委政府出谋划策,还要服务社会、引导舆论、凝聚共识。要着力加大研究成果的传播和转化力度,拓宽成果转化渠道和载体,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载体的推介、传播、转化机制,提高研究咨询成果社会化、市场化水平。要加强有利于发挥智库功能的制度和法律建设,统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适应智库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要明确规范党政机关决策程序,把征询智库意见、委托智库开展事前研究和事中事后评估纳入决策环节,并就具体操作办法作出制度规定。要放宽限制,鼓励支持智库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智库国际视野,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国家外交工作大局服务,提升国家“软实力”。
加强对社会智库建设的支持力度。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成部分,要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改进社会智库人事管理制度。在美国等智库比较发达的国家,很多高级官员卸任后到智库工作,凭借其丰富的从政经验、智力资源,成为智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议对社会智库领导人员的任职年龄、兼职条件等限制适当放宽,这样既有利于智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利于智库提供紧密结合党政决策需要的研究成果,还有利于充分发挥智库人才的积极性。要鼓励优秀青年学者到社会智库工作,向社会智库输送人才。要加大对社会智库的经费扶持,扩大经费来源渠道,积极为其公平参与项目招投标创造条件。健全社会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法制保障,鼓励社会智库参与公共政策的分析、研究、咨询与决策;探索社会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进一步规范咨询服务市场,完善社会智库产品供给机制;明确社会智库的法人地位,界定其职责功能,完善评价标准,鼓励社会智库发展壮大;健全社会智库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智库财务管理,推进财务公开;另一方面,要赋予智库机构自主支配合法所得经费的权力。要引导社会智库走有特色、专业化发展道路,重点扶持一批高端专业化社会智库。
社会智库应抓住机遇、强化自身、服务社会
良好的政策环境只是社会智库发展的外在保障。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激发内在潜力,才能使社会智库发展壮大,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释放自己应有的光彩。社会智库应抓住以下关键点提升自我: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智库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社会智库的研究与活动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谋划、创新、行动,进而产出高质量的思想成果。
充分发挥优势和彰显特色。找准自身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和长处。从实际出发,善于对本智库研究的领域作全面研究、系统研究、跟踪研究、长期研究,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着力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善于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围绕决策需求,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关键是要提高科学研判、战略思考和超前谋划的能力。
注重成果的多样性和转化应用。就研究领域的一些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分期分批、多种形式、及时地提交有关研究成果;要多出阶段性、时效性强的研究成果,拓展成果应用渠道;建立灵活有效的成果转化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自身制度建设。要遵循智库发展规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科研、咨询、财务、成果转化和评估奖励等内部制度,创造良好的制度安排和内部生态。应特别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良好的人才集成机制,把人才个体智慧凝聚成智库整体优势;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培育和营造智库文化,打造忠于职守的思想境界和良好作风。
近年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一直遵循以上几点,着力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社会智库,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会自2010年4月成立之初,就明确定位,确立了建设专业化的行政改革智库的奋斗目标。5年来,研究会始终围绕党和政府中心任务,积极组织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及时向中央建言献策,包括研究提出了《尽快全面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报告》《关于实行大数据治国战略的建议》等40多项重要建议,一些成果被吸收到中央有关文件中;突出行政体制改革特色,推进理论创新,连续5年举办中国行政改革论坛,邀请党政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会议或重要文件政策出台后,在第一时间组织研究会内外专家学者发表文章、接受采访,举办专题研讨会,加强对公共政策的解读和阐释,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研究会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国际学术交流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活动,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欧盟总部、世界银行、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等20多家国(境)外知名学术机构建立联系,向国内外宣传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通过召开理事会、举办论坛和专题研讨会以及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搭建多种人才交流平台,提升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的领导能力、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经国家新闻出版机关批准,研究会创办了行政改革类刊物,作为智库发出声音的窗口和平台,并在依法办会前提下探索社会智库发展新模式,成立了一些分支机构,拓展业务范围。
在当前新形势下,社会智库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将和广大社会智库一起抓住机遇、健康发展,对深化行政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进行不懈探索,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