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思想库与智囊团的共同体

发布时间: 2015-04-27 08:31:12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赵康太    责任编辑: 张林

赵康太 海南省社科联(院)党组书记、主席、院长

2015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围绕该意见,我刊特开设“新智库”论坛,组织专家学者围绕新型智库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活动展开探讨。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当前思想理论界的热门话题。然而,什么是“新型智库”?如何体现“中国特色”?怎样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智库重在提供思想

智库,我们过去通称思想库,即Think tank。在英文中,A think-tank,指智囊团。把Think tank译为思想库或智库,都没有错。但是,在现代汉语的话语体系中,智库却与思想库应有区别,应该是思想库和智囊团的生命共同体,既是Think tank,又是A think-tank。这才符合我们长期以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路,即当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如果只强调“智囊团”,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思想的“协调”和“竞争”功能。智库建设必须重视思想的储存,即便部分言论尚不太成熟,但因其能引发思想交锋,使研究结论经受检验,也是允许的。因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以思想的存储、解放和激活为其建设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化进程,传统的智库已经被新型智库建设的使命代替。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智库数量已居全球第二。然而,按照Think tank 和A think-tank的性质和定位,我们智库建设还远未达到要求。党政军机关的政研室、高校的科研机构、党校的教研部门等,由于基本为财政供养,与决策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职能或者近似秘书班子,或者专事学术研究,或者主要是干部培训。它们虽然也提供对策建议,但多具有排他性,结果使“内脑”决策缺少了多元选择。科学决策当然取决于“内脑”,但如果“外脑”不能提供多元选择,决策的科学性就打上了问号。智库中的思想太少,听起来是怪论,却是当前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

智库建设可借鉴古今中外经验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并没有现代智库概念。不过,智囊角色却是有的,即策士、谋臣、幕僚、军师等。他们在决策中往往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有任务,但无组织,算不上智囊团体。如果说古代有与现代智库相近似的体制,就是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虽然智士云集,纵论天下,但其策论是被束之高阁,还是立竿见影,完全取决于国君。稷下学宫当然不是智囊团,却有思想库的性质。遗憾的是,在它昙花一现后,稷下学宫这样的体制再也没有出现在中国历史上。

国外的智库建设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著名的美国兰德公司素有“大脑集中营”之称,其与政府的关系类似于客户间的合同。该公司拥有千余名员工,每年承担近千项研究课题,但仅有800多人的专业研究队伍,其余研究人员全部面向社会聘用。这里保护“奇谈怪论”,鼓励说“不”,甚至还有专门的基金资助相关研究。谁有思想,谁才能在这里拥有长久的饭碗。公司只提供自认为科学的研究结论,至于是否被采纳,那是客户的事情。它的一些研究基金也由客户提供,但得出的结论也未必会对客户有利。兰德公司当然不可能完全超脱于政治之外,因为它主要还是为政府机构服务的。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可能照搬西方经验,也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否则就会出现意识形态安全危机。但是,如果只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性辩护,又与秘书班子无异。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指出了新型智库建设中的问题:“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对于既有的党政军和事业性质的智库,必须从体制机制、资金来源和人事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加强思想存储,促成“头脑风暴”形成。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人人都应该是思想者,而不仅仅是秘书、参谋或书袋。

一些智库已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雏形

目前我国的一些智库已经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雏形,其主要表现在民间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学会、协会等中。由于国情所致,它们都与政府机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联,但已经在探索着新型智库的发展道路。如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体制为董事局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经费完全自筹,人员全部自聘,队伍基本网络化。他们的研究队伍由领军人、核心专家和网络专家组成,多达数千人,但全部分散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和有关高校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由于它的许多对策研究都被采纳,便有了“中国改革智库”之称。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能背离我们智库建设的传统,但必须吸收西方智库的成功经验,扬其长,避其短,重在思想库建设,但要发挥出智囊团的优势来。如海南省社科院虽然成立最晚,但与社科联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小机构,大网络”的体制,将社科联的“联”的功能和社科院的“研”的特点相结合,努力体现“一体两用,虚实结合”的特色。在海南省社科院,现有的科研人员只起鱼钩的作用,以此吸引全省的智力资源,面向全社会聘请知名专家担任特聘研究员,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聘请项目研究员,同时也努力使研究经费构成多元化。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候鸟”型专家过冬。他们的编制、人事、工资不在社科院,但他们的思想和智慧却可以归社科院所有。他们是散在的A think-tank,整合以后,便成为Think tank。科研管理处的职责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协调、组织和管理。海南省社科院的探索虽然刚刚起步,但避免了其他官方智库缺乏人员退出机制、内部效率不高等问题。当然,这种探索也对科研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评 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