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刘志勤:别让“程序腐败”拖改革后腿

发布时间: 2015-04-30 09:55:29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刘志勤    责任编辑: 张林

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作为一名经济与金融问题研究者,笔者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和企业。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政策经常中央出台一年之久却不能下达到基层,回答是“程序”问题拖了后腿,主管处级部门正在会商之中。

笔者曾经呼吁警惕经济领域存在的“程序腐败”现象。当时主要是针对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实施的一种“保护主义”,即利用各国所谓“程序”对中资企业实行双重标准和“程序歧视”政策,阻碍中国企业涉足所谓敏感和盈利行业。事实上,这种“程序腐败”也在侵蚀着中国的行政机构,极大影响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公信力。

这种现象总是有着“合理,合法”的外衣:一切都是按规定办事,没有人会冒险违反“程序”。这是最为常见的解释。就这样,“程序”的尊严得到了维护,而工作和事业因此受到的影响和伤害则无人问责弥补。

其实,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程序化”已经是不可取代的管理模式。但是,问题在于,政府不能成为“程序”的奴隶,更不能被“程序”绑架,失去主动权。因为,“程序”毕竟是为改革服务的,是为保证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而设计的,而绝不能让改革为“程序”服务,或者让步。否则,“程序”就成为阻碍生产力和生产率发展的障碍。

中国正面临深化改革和经济增长压力的关键时刻,确保中央的指示和国务院的计划能够用最短时间通知到位,才能让阳光直接照到基层。这不仅仅关系到提高办事效率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全国能否做到在最有效时间空间内取得经济最大效益。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之一是因为中国拥有一个强政府。因此,如何让“程序”活起来,让“程序”为市场,为经济,为改革服务,是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评 论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