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高望:东北改革的天时地利人和

发布时间: 2015-05-06 08:26:04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高望    责任编辑: 张林

高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东北怎么了?”这是很多媒体甚至是普通老百姓针对东北经济发出的疑问。仿佛一夜之间,东北经济增速从高位滑落,陷入低迷。

这种低迷会持续多久,似乎没人说的清,至少摆在眼前的数据给人并不乐观的前景。整个2014年,无论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铁路货运等多个指标来看,东北地区都处于快速下滑的状态之中,下滑速度之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罕见的。

而到了今年,经济形势并未得到根本改观。一季度,吉林、黑龙江、辽宁经济分别增长5.8%4.8%1.9%,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分列第27位、28位、31位。只不过去年一季度GDP增速倒数第一的黑龙江省换成了今年的辽宁省,而辽宁的经济增速甚至比去年黑龙江创下的2.9%历史低位还低了1个百分点,再次令东北成为区域经济版图的尴尬之地。

很多人可能会问,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什么还在大谈GDP?那么首先要明确,当我们在谈GDP的时候,到底是在谈什么呢?如果没有一定的GDP增长,所谓的就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乃至于老百姓的收入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中央提出的经济增长7%左右的目标是充分考虑到上述这些因素。一旦经济增速连续多个季度大大低于7%,那么经济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危机就会触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我们就此来看看经济增速垫底辽宁。在辽宁一季度经济增长1.9%的情况下,辽宁的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是多少呢?负增长30.4%!而且在全省14个市中,财政收入全部呈现两位数以上的负增长,且降幅逐月扩大。由于公共财政存在大量的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等刚性支出,这将给当地财政收支造成巨大的压力,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会导致省域经济发生恶性循环。这种迹象已经在某些行业显现。

有媒体报道,总部在辽宁的沈阳铁路局在4月开始调整该路局全体职工的绩效工资,年初确定的涨薪从4月份开始不再执行,且前三个月上涨的工资被要求退还,从局长到一线员工的奖金都会适当下调调整,调整范围涉及近30万铁路员工。调整工资的原因直接指向了运输业绩大幅下滑,然而降低职工工资是否真的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还是把企业的困难转嫁给普通劳动者,这都是个问号。在可见的未来,铁路货运量能否止跌回升仍没有微观上发出的信号。降薪是否会从铁路行业向外扩展还需观察。

对东北出现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表示非常“揪心”。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刚出炉之时,李克强就奔赴东北考察,他在东三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出四项明确的部署:一是尽快启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二是着力扩大消费;三是加快棚户区改造;四是促进东北装备在走向世界中实现转型升级。在发改委方面,来自操作层面的东北振兴工作已经开始实施。重大项目投资的前期工作和沿边进一步开发开放正在抓紧进行。

另外人事方面的调整也在同步进行。刚过“五一”小长假,辽宁党政一把手更替引起了媒体瞩目。54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共中央决定:李希同志任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同志不再担任辽宁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陈求发同志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由于王珉是到临退休,李希从省长位置上继任书记职务,那么陈求发从湖南省政协主席位置上远调辽宁,中央自然有着一番深意。

考察陈的履历不难发现,他长期在国防科工工作,先后在航天部、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国防科工委、工信部等部门主管科技工业。而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中之重的辽宁正处于非常艰难时期,需要了解先进制造业、大型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在2012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调任辽宁省副省长即有这方面的考量。而此次陈求发的调任更是具有“受命于危难”的意味,他的过往经历同样也会给辽宁的未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他在任职讲话中专门提到了辽宁目前遇到的经济问题。他表示,要以辽宁全面振兴为己任,面对困难不回避,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民生同步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解决东北面临的困难需要地利、人和。加快重大项目投资是最迫切的,但不是最重要的。领导大力推进改革也很必须,但拥有市场化的思维方式更是关键。除此之外,还要有共度时艰的信心和决心,避免类似大范围减薪的行动带来的凝聚力下降。当然,我们不能忘了天时的因素,如果大宗商品市场能够逐渐复苏,也会减少东北经济改革的阵痛。不过,话说回来,一旦资源价格上涨是否再次造成了产能盲目扩张和结构调整的停滞,而把东北的改革再次拖延到下一个十年,同样也是把危机和危险留给了未来十年,这仍是值得警惕的。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