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赵可金:中俄特殊关系为“一带一路”奠基

发布时间: 2015-05-11 06:59:50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赵可金    责任编辑: 张林

赵可金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近年来,围绕中俄结盟问题在学界和战略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论,支持者、观望者、反对者各持己见,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因为此提议事关中国是否调整不结盟战略,也涉及俄罗斯对盟国的特殊定义,其难度是很大的。尽管学者们争论纷纷,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两国领导人致力于构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逐渐在在治国理政上持有相同旨趣,在双边关系上相向而行,在地区和全球多边事务上相互借力,不断提升和丰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从而确立起了一种类似于当年“英美特殊关系”一样的“中俄特殊关系”,尽管两国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同盟条约,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和历史等领域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没有结盟的特殊关系,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与一切大国所建立起的外交关系中水平最高的一种大国关系。

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中俄要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并共同签署了《中俄两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是中俄特殊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俄特殊关系步入了战略对接和操作实施的新阶段。

中俄特殊关系的内涵

很明显,中俄特殊关系不是一种结盟关系,它既没有针对明确的“第三国”,也没有明确的“假想敌”,在本质上是一种深度融合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中俄两国各自的外交来说,都是被放在优先发展的对外关系日程上。具体来说,它包括三个要素:

一是相同旨趣。

中俄特殊关系的根本基础在于治国理政上的相同旨趣,在历史观、发展观以及国际观上持有相同的理念或类似的看法。在历史问题上,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都强调要反对任何企图否认和歪曲历史的图谋,反对任何美化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分子、抹黑解放者的行为,强调巩固国家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中俄双方相互支持举办庆祝和纪念反法西斯七十周年的系列活动,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维护二战胜利果实。在发展观上,中俄领导人都强调每个国家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和维护发展模式多样化。在国际观上,中俄均强调要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和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精神,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为威胁,促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安全、稳定。所有这些相同旨趣,为中俄特殊关系深度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和认知基础,有助于澄清误解,增进共识,从而维护和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

二是相向而行。

中俄两国都是发展潜力广阔的新兴经济体,彼此优势互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俄国来说,幅员辽阔,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资源丰富,在航空航天、军工技术和重工业等领域有着世界先进水平。从中国来说,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广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国际交往体系。中俄不仅在经济领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在人文社会领域也有着广大的合作潜力,中俄两国相向而行,符合两国利益发展方向。此次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决定在深化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基础上,共同推进双方发展战略对接,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方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是此种相向而行的重要标志,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是中俄各自最重要的战略构想,如果能够从战略高度、全面角度扩大和深化两个战略的对接,推动在能源、农业、高铁、航空、航天、金融投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远东开发以及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人文领域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推动两国各自的发展,对于带动整个欧亚大陆“世界岛”的振兴也具有历史性意义。

三是相互借力

链接欧洲经济圈和亚洲经济圈,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项造福整个世界的伟大事业,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两个大国,中国和俄罗斯受到地理区位、资源优势和发展重点等因素影响,在建设欧亚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着力点。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端,面向太平洋,对于推动亚太经济圈具有不可估量的带动效应,而俄罗斯横跨亚洲大陆,是沟通欧洲经济圈和亚洲经济圈的桥梁和纽带,对于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样扮演着枢纽和战略支点的角色,两国通过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实现发展利益和战略利益的交汇,对于链接欧洲经济圈和亚洲经济圈无疑会起到定鼎乾坤的作用。同时,两国在地区热点和全球议题等众多国际事务上,面临着不同的挑战,承担着不同的压力,如果两国在这些问题上相互借力给力,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联合国等框架内保持密切构成,加强战略协调,将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俄特殊关系是“一带一路”的早期收获

自从“一带一路”提出后,舆论议论纷纷,更多的人倾向于从风险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可能面临的挑战,甚至有人担心“一带一路”可能会沦为“21世纪的国际烂尾工程”。尽管担忧“一带一路”前景的学者们是出于好心,但前怕狼后怕虎的犹豫不决无助于“一带一路”事业的推进。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带一路”一旦决定启动,就已经没有了退路,啪的一下,就这么押上了,甚至可能是一种赌博,赌党和国家的命运,赌亚洲和世界的前途和命运,只能全力向前,奋发有为地推进“一带一路”,没有丝毫犹豫踌躇的余地。

如果看一下世界地图,就会很容易看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要想从中国出发沿陆路出发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无论从那一条路线出发,都无法绕开俄罗斯。如果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支持或者态度消极,无论中国怎么努力,也不会取得成功。俄罗斯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棋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互通首要的是中俄之间的互联互通。此次习近平主席再次出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三国,就是与欧亚经济联盟三国进行战略协调和沟通,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尤其是中俄两国签订《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标志着由中俄两国推动的两大地区经济合作战略构想实现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俄特殊关系是“一带一路”的早期收获,它为“一带一路”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那么,“一带一路”究竟在中俄特殊关系上收获了什么呢?首先,中俄特殊关系一下子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从中国延伸到了波兰东部。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和欧亚经济联盟计划的对接,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自东向西出现了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连成一大片的地缘经济空间,而且由于中俄特殊关系使得这一地缘经济空间获得了强有了战略稳定结构,从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计划的推进提供了战略性的保障。

其次,中俄特殊关系为西出欧洲经济圈提供了动力。由于中俄特殊关系的建立,中俄两大经济体连成一片,且在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的帮助下,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一步只要在东欧的波兰取得突破,赢得波兰的支持和加盟,就意味着打通了西通德法意荷比卢等西欧经济体、北达挪威丹麦瑞典等波罗的海-北海沿岸国家等北欧经济体的道路。对于欧盟来说,面对来自东方经济的巨大利益,实现欧盟经济圈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下子从梦想走近现实。

“一带一路”与中俄特殊关系互为条件

事实上,不仅中俄特殊关系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战略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也为中俄特殊关系提供了战略基石。由于中俄特殊关系的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下子就推进到了德国东部和波兰交界的地区,为欧洲和亚太两大经济圈的对接提供了现实条件。反过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推进到德国家门口,巨大的经济利益需求也有助于德国采取与俄罗斯合作共赢的态度,不排除德国作出类似于当年“新东方政策”那样的调整,这对于缓和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缓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缓和欧亚地区局势,推动欧亚区域经济合作无疑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难看出,在“一带一路”推进和中俄特殊关系建设过程中,两者是互为动力、彼此强化的互动关系,一方的推进会自动产生对另一方的正能量,有利于创造出缓和地区形势,打开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机会之窗”。不过,尽管这一合作潜能已经因中俄特殊关系而获得释放的机遇,也不可低估某些域外国家的干扰,可能有的国家从一己私利出发,不愿意看到欧亚两大经济圈的融合,进而采取某些从中作梗或挑拨离间的做法,对某些国家施加压力,干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此,有关国家特别是中俄两国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为挑拨引诱所惑,坚定不移地从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动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走出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