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研究

智库三问

发布时间: 2015-05-25 12:42:18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 史颖    责任编辑: 张林

在全球化时代,智库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是提升其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史颖 综合报道

今年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愿景的规划包括: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

实现这样的发展规划,需要做出哪些努力?不妨参考机构、专家从深化智库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改革、地方社科院建设、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解析和建议。

如何使智库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意见》提出,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智库对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建议:

增强智库的全球意识。

在全球化时代,智库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是提升其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密切,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智库对国际重大问题的见解和立场。有关部门应在软科学研究和社科基金中,资助智库更多地开展全球性重大课题研究。

加强智库国际交流。

国内智库应加强与国际智库的学术交流,就国际、地区和双边热点问题及时交流观点。联合开展涉及全球性重大问题的研究,这是提升中国智库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重视智库国际平台建设。

通过定期召开国际智库论坛,为中外智库讨论问题、切磋观点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有利于智库间碰撞智慧火花,增进沟通,减少误判,达到增信释疑的目的,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和创新性观点。

提高智库专家的国际交流能力。有意识地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智库人才。他们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积累,深刻了解国际重点热点问题,准确把握中国外交政策,能以国际接轨的话语模式在国际交往中宣传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在国际研究项目申请、审批、公派、接收等方面,加大对中国智库及其人才对外交往的资助力度。

支持智库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支持智库“走出去”,根据研究和发展需要,通过合作研究等方式,在世界各地设立一定数量的分支机构。智库通过这些分支机构,为智库研究人员开展海外研究提供便利,为智库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提供一手信息来源。

如何加强智库学科品牌建设?

《意见》提出,地方社科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建武结合湖南省的发展实践提出,“多年来,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一直把建设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库作为全院发展的战略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着眼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智库建设迈上新台阶。”

——把出高质量成果作为智库建设的“生命线”。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心组织开展面向改革、面向决策、面向实践的重大课题研究,把中央精神与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有效地连接起来,把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注的问题与研究工作者的兴奋点有效地连接起来,紧扣热点、难点问题,举全院之力进行深入调研,联合攻关,形成高质量的应用对策成果,进入决策,服务实践。

——把建好资源整合平台作为智库建设的“增长极”。

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回答和解决好改革发展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问题、积累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各方面意见纷陈的疑难问题。构建智库研究与决策、实践的互动平台。对决策和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邀请各方专家学者举行专题研讨会、论证会,研判形势,形成建议。进一步办好“湖南省情决策与咨询课题”平台。通过有针对性的课题立项和委托研究形式,争取每年形成一批质量较高的省情研究成果。

——把打造优势学科作为智库建设的“主支撑”。

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的科学化设计与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湘字号”学科品牌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区域经济、区域规划、三农问题、两型社会、文化创意产业、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研究实力,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

如何培养智库管理运营人才?

围绕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在智库人才的培养、流动和激励等方面做出部署。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国务院参事王辉耀提出,发现和培养知晓现代智库运作模式的人才,是中国智库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王辉耀认为,智库,顾名思义,是产生思想的地方。人才是创新思想的载体,如果没有产生思想的人才,智库就相当于没有产品,无法影响政策。而且,作为智力密集型机构,智库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更迫切。中国智库的发展需要吸纳现代型精英人才,借助他们的“智慧”促进智库走向兴盛。中国真正的智库发展历史还很短,国家现代化智库建设的工作也起步不久,中国智库目前对精英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智库所需的精英人才主要有三类:高端智囊人才、独立研究型人才和新型综合性人才。

——高端智囊人才:拥有自己参政议政的渠道,能通过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传达出去,影响决策。这类人才主要是前政府高官和对政府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

——独立研究型人才: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能独立主导和参与大型课题和项目的研究。目前中国智库各种名头响亮的“权威”和“专家”不少,但真正的独立研究型人才紧缺。这有赖于独立知识精英阶层的进一步培育和智库本身独立性的加强,以及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新型综合性人才:既能参与研究活动,又可以进行策划、组织、宣传、推广、筹款等工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王辉耀提出,缺乏管理运营人才,是智库当前最大的问题。几年前,智库吸纳人才时,最看重个人的研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现在,懂得非盈利机构运营的管理人才,能够使智库内部资源配置优化,提高智库运营效率的人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尤其是民间智库,急需能够确保在扁平化的组织管理中,保证信息有效传递,创造严谨自由的研究环境的运营人才。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智库,智库管理人才的优劣都会对智库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发现和培养真正知晓现代智库运作模式的人才,是中国智库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评 论

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