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智库热点新闻追踪:习奥会,平息争议,扩展合作

发布时间: 2015-05-29 12:26:51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 张林

编者按:编者按:《智库热点新闻追踪》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摘译和整理的一份全球智库观点集。自2014年11月起,不定期发送。期盼得到读者的支持、批评和建议。

2014年第1期,总第1期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习奥会:平息争议,扩展合作(10.11)

APEC期间的习奥会晤占据了有利时机,文章认为,尽管中东问题和埃博拉病毒等日益严重,但相对于内政问题,奥巴马在外交问题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文章同时对习近平主席的发言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两国的合作提出了建议。

国际危机组织:中日破冰之后将迎来什么(10.12)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变化,围绕钓鱼岛等重大事件引起的分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此次会晤表明中日两国仍然有着一定的共同利益,而接下来应做的是:中国需要克制民族情绪过分影响外交决策,而日本需要防止历史的重演。

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乌克兰危机对欧洲安全架构的威胁——爱沙尼亚共和国总统的发(11.06)

爱沙尼亚总统托马斯·昂德里克·伊夫斯在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的发言中提到了乌克兰事件已经对欧洲安全架构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二战后建立在主权和领土独立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秩序正在受到威胁,他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我们永远不会希望自己再步入的时代。”同时他也呼吁欧盟、北约的参与,特别是德国应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峨山报告:韩国对华态度(4.07)

在朴槿惠执政期间,中韩关系有了显著的改善,韩国公众对中国也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本报告针对中韩关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安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大致如下,首先中国硬实力的上升使得韩国公众的忧患意识增强,其次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绝对有利于韩国,同时,中国公司在产业链上的提升正在对韩国企业构成挑战,另一个值得探讨的则是朝鲜问题。报告认为韩国公众对于中韩关系的改善是有期待的,但是这一期待并不是那么的坚定。如果不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未来中韩两国关系的走向将会受此影响。

美国兰德公司:正确看待ISIS(11.15)

(1) 虽然ISIS对美国造成了威胁,但来自ISIS的暴力行动并不会直接以美国本土作为攻击目标;

(2) ISIS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在于控制领土(甚至建立国家)并对其他恐怖组织持欢迎态度,例如基地组织,而这些恐怖组织将有可能攻击美国本土。

(3) 有专家认为美国在支持地方武装抵抗ISIS的同时,继续轰炸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4) 也有专家认为美国若派出地面部队不仅将会受到国内反对,而且将进一步推动中东地区极端化。

(5) 有不到200名美国人前往中东成为ISIS组织成员。这一问题在欧洲更加严重,超过2000人前往中东加入ISIS。是否让这些人返回家园,欧洲将比美国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美国和其他国家需要一道采取措施对抗ISIS的宣传攻势。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11.16)

奥巴马在11月15日的讲话中重申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国。评论者认为,过去五年中美竞争对抗加剧,但是比较2009年11月奥巴马在亚洲的首次重大演讲中所涉及的问题,不难发现美国关于中美对抗反而更迷茫了。奥巴马此次讲话虽然提到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崛起,但是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关于“中国日益强大后在亚洲试图创建一个‘大国关系新模式’”的论断。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将“亚太再平衡”进行到底(11.15)

奥巴马11月15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发表讲话,评论者认为,此次讲话虽然不能作为美国重提“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标志而载入史册,但是表明了美国仍会将此政策在下届政府进行延续。该演讲强调了盟友(尤其是澳大利亚)的价值,并强调“坚固”的美国是盟友主权和安全的保障。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布里斯班G20取得成功,澳大利亚气候问题失策(11.16)

本次峰会的失败之处在于当中美达成减排协议时,澳大利亚试图避免谈及气候变化问题。虽然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澳方做出了回应。但如果澳大利亚在峰会召开之前对气候问题能够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更好。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普京是欧洲最大安全威胁(11.17)

默克尔在G20峰会期间与普京进行了4个小时的专门会谈,尽管参加人员级别很高,但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成果。目前俄欧关系之间有如下挑战:首先,12日的北约报告称俄罗斯向东乌克兰地区派驻卫队支持亲俄势力,但遭俄否认,这不利于目前脆弱的停火状态;第二,俄罗斯在过去几周频频入侵波罗的海国家的领空,俄欧在这一问题上将面临长期僵持的状况;第三,俄罗斯在马航M17的问题上已经激怒了日本和澳大利亚。该局面的缓解将取决于默克尔的态度,而她很可能不会给普京留情面。近来,美欧对俄制裁已经显示出外交路径的乏力,欧洲对东欧的政策调整可能很快将进入偏向地缘战略考虑的新阶段。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意味着什么(11.14)

关于这一联合声明的争议分成两种,支持者阵营的成分非常奇怪,除了奥巴马政府之外,还有众议院中的共和党以及环保团体。尽管出于不同的原因,但他们都认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碳排放体达成某种程度的承诺,至少是个显著成果;而认为这一声明毫无意义的人则提出两点理由:首先相关承诺对推进总体减排没有显著效果;其次目前环境机制的增量特质是不能有积极成果产生的。持观望态度的人认为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关于这一声明的讨论至少对今后与印度、巴西等其他新兴排放大国达成类似协议有帮助,双方有承诺意向并做出了努力。但还有些严重问题存在,例如《声明》的具体实现路径等尚待落实。其他国家也在观望,以期面临类似情况时有所参照。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又开G20:干嘛(11.17)

G20的目标不切实际,因为20国集团中占经济总量30%的欧洲明显不能完成会议的倡议。欧洲国家必须停止短视的政策,“旧大陆”实在缺乏执行力。欧洲要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熟练劳动力,提供更好的融资通道,制订奖励措施,鼓励中小型企业,最重要的是在欧洲范围内鼓励创新,推动地区发展。

在欧盟层面上,新一届欧盟委员会需要足够有效率,克服主要经济体行使否决权带来的困难;各国政府也应该行动起来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落到实处。G20上的欧洲领导人只是坐下来又交出了他们无法实现的一张承诺单而已,前方还有漫长的实践任务等着他们。

美国胡佛研究所:美国应重回世界警察位置(11.16)

美国应重回世界警察的位置,否则将不利于全球外交的格局。

美国史汀生中心:安倍(终于)见到了习近平:中日关系能因此走向稳定吗(11.16)

虽然中日双方在表述和评价“中日四点原则共识”时态度各不相同,但是至少两国政要会见之后,双方已经开始讨论如何建立海上突发预警机制以及恢复在其他领域的双边合作,这对于保持东亚稳定很有必要。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重塑美国力量(11.11)

本报告试图帮助联邦州政府的政策制定者、能源生产者、投资者和消费者厘清,在清洁能源计划指导下政府的决策可能对潜在能源市场产生的冲击。报告描述了电力部门、天然气和煤的生产在新形势下可能受到的影响。

美国兰德公司:圣战分子行军回乡(2014)

虽然西方人中参与叙利亚和伊拉克圣战组织前途黯淡,但美国反恐官员相信这些人仍然对美国安全产生重大威胁。本文检验了如下问题并给出答案:

(1) 西方圣战分子返回祖国后对国家的安全威胁程度很高,构成了严重社会问题,是国内民族情绪的催化剂;

(2) 如何减轻威胁:对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参与圣战者和回国者需要查明其身份,对有回国意愿的西方人敞开大门,并及时辅助其回归本国社会;

(3) 美国是否应当对伊拉克和叙利亚进行更严厉的军事干涉?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美国的进一步行动可能会导致圣战组织招募新兵,并且进行更多的恐怖袭击,使美国备受争议。

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完成习氏外交转型新步伐(11.19)

习近平主席近日与美国达成了环境目标协定,同时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尽管普京是西方国家的头号敌人。自从习近平执政以来,从中国梦到亚太梦,习近平正在逐步构建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国家外交战略。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卢布低汇率代表着外交挑战(11.19)

文章认为自乌克兰危机以来,卢布引发的财政问题代表了俄罗斯正受到最具威胁和冲击性的政治挑战。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