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智库热点新闻追踪:亚投行如何融入现有国际体系

发布时间: 2015-06-02 10:53:57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 张林

编者按:《智库热点新闻追踪》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摘译和整理的一份全球智库观点集。自2014年11月起,不定期发送。期盼得到读者的支持、批评和建议。

2015年第4期,总第7期

近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各大智库讨论的焦点之一。围绕美国是否应加入亚投行、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目的、以及中国支持建立亚投行的动机等问题,本期《追踪》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智库学者的观点。例如,有学者认为,美国只有加入亚投行才能从中获利,相反,有观点认为美国国会不应批准加入对现行秩序构成挑战的亚投行。有欧洲学者对欧洲国家争前恐后加入亚投行表达不满,认为欧洲才是最需要基础设施投资,推进地区一体化的地方。相反,中国学者认为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有利于分享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对于发展何种形式的欧伊(朗)关系,新任以色列总理的施政挑战,国外智库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和国家安全的评估等问题,本期文章所展现的视野将为我们观察上述问题的前景提供有益参考,特予以编译推荐。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伊朗的博弈计划(4.02)

伊朗似乎在控制整个海湾地区的局势,并且在和谈方面没有与西方合作,凭什么伊朗就能如此特立独行?原因在于叙利亚、黎巴嫩、也门和伊朗都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地区利益,因此伊朗并没有主动出击,而是在地区混乱局势中寻机达成目的。从核谈判的一线来说,能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垒,不屈从其弃核要求就已经算是伊朗的胜利了。从更广泛意义说,伊朗不输就是赢。而外界需要理解这样的出发点,以期在与之对话时做出最坏的打算和准备。(陈宇慧摘译)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路在何方(3.23)

作者认为,也许李光耀的辞世是一个契机。新加坡今年8月将迎来独立50周年纪念。回顾这段历史,相比较其他的东南亚后殖民时代领导人,诸如马哈蒂尔、苏哈托等,李光耀集中了权力,推动了经济发展,谨慎地治理国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使新加坡的中产大幅增加。因此,新加坡人面对李光耀的离世非常焦虑。不仅因为国父永远离开了这个国家,而且他们很清楚,没有李光耀的新加坡将与以往再不一样。新加坡人绝不是机械地对国父回应“是”或者“否”,他们正在凭借教育和培训等改善生活,促进共识,这也是李光耀时代的政治遗产。新加坡的政治体制也在向竞争性的政党制和正常国家的方向发展。这种转变在李光耀辞世之前就已经开始了——2011年,反对党劳动党赢得了议会87个议席中的6席。这种转变并不像马来西亚那样保守和动荡,而是建立在更多受过教育的公民共同拥有的国家共识基础上。新加坡完全有理由向李光耀致敬和感谢,他治国的成功让新加坡走向繁荣,而新加坡今后的成就将成为他政治遗产的延续。(陈宇慧摘译)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寡头国家乌克兰(3.25)

亚努科维奇政府垮台一周年之际,新政权却没能很好解决治理腐败寡头的局面。寻求建设透明体制的努力徒劳无功,旧的政治精英和其行为方式依然在掌控着局面。现政权及其在西方的支持者认为,目前局面的种种缺点都是俄罗斯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造成的,但是这不能解释所有问题。金融腐败、改革停滞和精英内斗也同样使乌克兰深陷泥潭。当下乌克兰内部寡头集团的斗争形势已经较起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寡头在不断瓦解乌克兰的政治结构,并使东南部局面更加脆弱。(陈宇慧摘译)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官僚和腐败阻碍俄罗斯转向亚洲(3.29)

“转向亚洲”是俄罗斯传统政治的产物,首先由普京总统提出,然后各部部长等为了不忤逆他的意思而纷纷跟进。然而,乌克兰危机一来,事情的优先顺序就改变了。俄罗斯正在建设远东航天中心,但是官僚主义会成为其严重障碍,同时司法系统也有很多问题存在,无论是腐败还是低能都是如此。今后对于俄罗斯来说,亚洲的影响力将会上升,而欧洲的重要性必将下降。俄罗斯的政治精英必须正视这一趋势。(陈宇慧摘译)

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俄罗斯如何失去德国以及如何赢回德国(3.27)

德俄关系在各领域的日益政治化和安全化标志着冷战后德国东方政策的结束。双方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但两国面临的这一现实也有积极的一面,即告别过去德国对俄罗斯的天真想法。(洪叶摘译)

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对于德国对俄新政策的九点建议(4.02)

 2012年以来,俄罗斯经历了政治、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对于俄罗斯领导人来说,与西方对抗成为巩固自己权力和政治体系的手段。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和民族主义势力的不断增强,俄罗斯的不稳定风险急剧增加。为了使德国和欧洲的对外政策能够在中长期产生有效影响,必须对俄罗斯采取既遏制又合作的组合措施。(洪叶摘译)

美国胡佛研究所:“习近平经济改革模式”是否存在?(3.19)

 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迈出重要步伐。重大政策举措包括巩固地方政府金融、债券及农地产权,做好准备遵守更严格的自贸协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缓慢改革进程已经结束,是否存在“习近平经济改革模式”已经可以被正式讨论。(方若冰摘译)

美国胡佛研究所:想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去咨询中国、越南和印度吧(4.01)

奥巴马近期对降低社会不平等程度信心不足,作者指出中国、印度和越南近年来在提高穷人收入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文章还回顾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此相关的经济政策。(方若冰摘译)

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全球流动性安全网络——基于预防性设施和央行互换的制度性合作(3.20)

 全球金融安全网络在面临危机时的流动性方面仍有缺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督和分析能力应当加强。本文主要界定了更多具有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灵活信贷安排资格的国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利用全球与区域组织的优势,降低金融系统碎片化的风险。(方若冰摘译)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李光耀的不朽遗产(3.23)

新加坡开国之父及首任总理李光耀的离世把这个岛国引向了转折点。作为国家领导人,李光耀取得的成就少有人能够企及。尽管他打造的经济自由化模式启迪了很多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但实际上新加坡在很多层次上有其独特性,其发展方式难以被效仿。必须承认,李光耀治理国家的家长式作风限制了民主自由,因此,追求新自由的年轻一代正在挑战该国的政治体制。进入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将是于2017年1月前举行的下届大选。从外交政策的角度考虑,美国依然会和新加坡共商与中国相关的事务。(方若冰摘译)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别给阿富汗设定最后期限(3.24)

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Ashraf Ghani)正在华盛顿访问,商定延长美军在阿富汗的驻军期限,但事实上美军在阿富汗的状态很尴尬。无意义的拖延把阿富汗带入了危险状态,美军给出的各种期限延迟了本应产生效用的谈判。作者强烈认定,撤军时间表根本就是浪费时间,美军要么待在阿富汗,要么卷铺盖走人。(方若冰摘译)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和气候变化谈判(3.25)

澳政府必须对目前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给予高度重视,不然会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徒增风险。在气候谈判中,采取建设性的接触方式将有助于澳大利亚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实现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国家目标。作者进一步建议,联合国气候谈判有真正的参与价值,必须给予优先考虑。为迎接12月即将到来的巴黎气候谈判,澳应组织一只高效的、直接被内阁领导的谈判队伍。(方若冰摘译)

美国兰德公司:恐怖主义流水线:叙利亚与伊拉克(3.30)

叙利亚和伊拉克内战正酣,这进一步加剧了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宗教分歧,威胁到该地区稳定,并且吸引源源不断的外国志愿者加入激进恐怖组织。而这一切,正逐渐将叙利亚和伊拉克变成恐怖主义分子的制造厂。(罗烨摘译)

美国兰德公司:美国首要盟友易主?——高卢鸡正取代伦敦狮(3.30)

近年来,美法关系的提升不该被忽视。法国在保持自身军事实力的同时,没有放弃进一步提高其全球政治地位的野心,更进一步保持着对威胁大西洋联盟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警觉。(罗烨摘译)

美国兰德公司:中国对朝问题(4.03)

目前,中国对朝政策似乎陷入了害怕破坏现有脆弱状态的泥潭。对中国而言,保护其重大利益将是永恒的目标,这些重大利益包括保持国内稳定及在通往中国政治经济心脏地带的外围,维持一个稳定的战略缓冲区。但目前中朝关系的发展现状正对这一局势带来挑战。(罗烨摘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亚投行如何融入现有国际体系(3.31)

中国正在努力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是一个新型的国际多边发展机构,与此同时金砖银行也在筹备之中。如何处理好这些机构与现有多边机构的关系,这是一个微妙的问题。为了使亚投行这样的新兴多边发展机构更好的发挥作用,中国需要做足有关方面的功课。(罗烨摘)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沙特阿拉伯的市民社会:社团的实力和挑战(3.31)

社团活动是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考察了沙特阿拉伯社团和会议的重要性,认为除了传统的代表协商机制——咨询委员会(Majlis al-Shura),该国没有正式的公众代表机制。然而,随着沙特人口的增加,这种传统的协商机制不能吸收更多的成员加入到政府决策讨论的活动中来。因此,普通市民很难将其观点和诉求传达给政策制定者。实际上,除了该协商机制,市民社会、协会及各种会议成为沙特人向政府传递呼声的唯一渠道。但是,沙特政府频繁禁止集会,推迟出台早已承诺的市民社会法律,使得注册社团变得相当困难。目前,大量玩转媒体和受教育的年轻人面临失业并为此感到沮丧,他们非常期望能够成为政策制定的一部分,但却受制于正规渠道的缺失,无法参与。国家对社团生活的矛盾心态表明传统利益集团害怕社团生活挑战现状。这些保守主义者不适应看到社会与个人越来越紧密联系的变化,不适应看到为年轻人提供一个释放活力和表达期望的有效途径的必要性,不适应看到公民行动的实际效用(该效用能促使在一个年轻、充满多样性且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建立更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赵建伟摘译)

美洲对话组织 :评估美国对古巴的政策转变态势(3.23)

美古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商贸往来的扩大化正在逐步推进。与会专家对此大多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冷战时期两个对立国家之间关系的历史性解冻将会持续,这将为美国的农业、旅游和科技等企业带来大量的发展机遇。(赵建伟摘译)

印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国际研讨会概述(3.26)

印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于3月6日——7日举办了题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国际研讨会,与会学者来自印度和美国各研究机构或高校。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潜在影响。会议共分四个议题: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地缘政治背景、亚太再平衡的工具——商贸、中国的战略崛起:地区霸权还是和平崛起?以及TPP与亚太地区的关系。(赵建伟摘译)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 :伊核框架协议使各方共赢(4.03)

4月2号达成的伊核框架协议既是八个谈判方的胜利,同时也是该地区以及世界的胜利。如果该协议能在6月30日之前充实更多具体细节,且美国和伊朗的国内反对者不会破坏此次外交成果,那么最终协议将至少在今后十年内,有效制止伊朗获得核武器。(赵建伟摘译)

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脆弱国家的安全需要和解与重建的过程——基于对刚果(金)、索马里兰、马里和尼日尔的调查(3.27)在非洲那些脆弱且受战乱影响的国家,非国家安全行为体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导致了那些介于安全提供方和普通公民之间的非正式安全措施得到增加,安全提供方主要包括自发治安维持组织、地方武装、私人安保公司以及私人军队等。该报告建议,维护脆弱国家或受战乱影响的国家的安全稳定,需要超越能力建设。对建立脆弱国家的稳定而言,应该将安全目标与取得地方和解、包容和重建的国内政治进程联系起来。(赵建伟摘译)

波兰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和北约在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3.24)

美国最新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反映了来自俄罗斯和伊斯兰国的新威胁和新挑战。为了应对俄罗斯的“侵略”行动,美国正准备增加其在欧洲的轮换驻军规模。然而,长期来看美国将会依靠北约的军事力量应对来自不同方向的威胁。对波兰而言,获取安全利益的重要手段包括加强北约的凝聚力,充分利用国防现代化,进一步增强波兰在盟友中的地位及发展与美国的双边关系。该报告首次提到波兰,并将波兰描述为一个注重加强北约凝聚力的国家。在此大背景下,波兰必须集中精力适时地执行北约战备行动计划的各个环节,增强北约应对东部领土威胁的能力,同时提高北约对集体防御的快速反应能力。(赵建伟摘译)

波兰国际问题研究院:效仿波兰转型?——乌克兰经济改革的制约因素(3.27)

乌克兰再一次站在转变经济体制,建立民主资本主义国家的十字路口。如果说波兰能为乌克兰经济改革提供良好的模式,当然不可置否。然而,时过境迁,简单地复制波兰的经济改革模式意义不大。通过分析波兰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对比波乌两国经济状况的异同,作者认为乌克兰通往经济改革的成功之路非常狭窄。建议如下:第一,停止东部冲突,获得IMF的帮助。第二,从现实主义角度而言,支持寡头在政治经济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给他们机会实施良政。第三,争取良好国际环境,获得外部支持。(赵建伟摘译)

波兰国际问题研究院:寻找乌克兰的外国战士(3.30)

乌克兰冲突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卷入这场冲突的还有外国人。无论是士兵还是志愿者,俄罗斯人构成了本次冲突的主要外部力量。其他外部战斗力量大部分来自欧洲,他们既不是“北约的外籍军团”,又不是“顿巴斯的国际纵队”,任何一方的数量可能都不超过300人。有趣的是,这些欧洲的外国参战人员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根源,例如,反美、反自由、崇尚极端民族主义、迷恋威权主义、反对欧洲一体化,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在冲突中采取对立的立场。无论是作为集体还是个人,他们都可能构成对欧洲安全的威胁,因此必须加以严密监视。(赵建伟摘译)

评 论

中国网